[发明专利]一种判别药包材材质的近红外光谱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646489.3 | 申请日: | 2017-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2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 发明(设计)人: | 范琦;谢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3563;G01N21/3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016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药包材 化学计量学 近红外光谱 光谱 预处理 近红外光谱法 光谱数据 采集 测量条件 判别模型 建模 降维 无损 验证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别药包材材质的近红外光谱法,先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采集各材质药包材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所得光谱不进行预处理或进行化学计量学预处理,从所得光谱数据中选择建模光谱范围,对所选光谱范围的数据进行降维后,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并验证药包材材质的判别模型;然后取未知材质的药包材样品,按照上述相同方法采集近红外光谱并进行光谱数据的多步骤处理,最后应用所建模型进行药包材材质的判别。本发明基于不同材质药包材的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判别药包材的材质,具有准确、简便、快速、无损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判别药包材材质的近红外光谱法。
背景技术
药包材系指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和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所使用的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作为药品的一部分,药包材本身的质量、安全性、使用性能以及药包材与药物之间的相容性对药品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现有的药包材按材质可分为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陶瓷类、橡胶类和其他类(如纸、干燥剂)等,也可以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或组合而成(如复合膜、铝塑组合盖等)。橡胶类药包材有天然橡胶、硅橡胶、卤化丁基橡胶等。不同的制剂需要不同材质的药包材,所以,判别药包材的材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机破坏-硝酸银法(YBB00042005-2015注射液用卤化丁基橡胶塞鉴别方法(1))、热膨胀系数法等是判别药包材材质的常用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破坏样品,不能用于生产过程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判别药包材材质的近红外光谱法,具有准确、简便、快速、无损的优点。
经研究,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判别药包材材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近红外光谱仪的分辨率和扫描次数,在10000~4000cm
(2)对步骤(1)所得光谱,不进行预处理或进行化学计量学预处理;
(3)在步骤(2)所得光谱数据中选择建模光谱范围;
(4)对步骤(3)所选光谱范围的数据进行降维;
(5)对步骤(4)所得数据,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并验证药包材材质的判别模型;
(6)取未知材质的药包材样品,按照步骤(1)所述方法采集近红外光谱,按照步骤(2)~(4)所述方法进行光谱的多步骤处理,然后应用步骤(5)所建模型进行药包材材质的判别。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近红外光谱仪的分辨率设置为2cm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化学计量学预处理方法为多元信号修正、标准正态变换、导数和平滑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步骤(3)中所述建模光谱范围为10000~4000cm
优选的,步骤(4)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步骤(3)所选光谱范围的数据进行降维。
优选的,步骤(4)所述主成分分析法中建模主成分数的选择依据为其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以及步骤(5)所建判别模型的校正集正判率和验证集正判率均大于95%。
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化学计量学方法为判别分析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64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