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及卷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608707.4 | 申请日: | 2017-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1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林江;李才能;阳超;赵丰刚;朱涛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4/04;H01M10/0587;H01M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错位 控制 方法 卷绕 装置 | ||
1.一种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0,获取卷针从第一计时零点到T1时刻所转过的第一角度值θ1,计算第一角度值θ1与第一预设值θ01的第一差值δ1,所述T1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一极耳的这一时刻,和/或
获取卷针从第二计时零点到T2时刻所转过的第二角度值θ2,计算第二角度值θ2与第二预设值θ02的第二差值δ2,所述T2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二极耳的这一时刻;
步骤S20,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最小极限值δmin1≤第一差值δ1≤第一最大极限值δmax1,如果是,重复步骤S10,反之,进入步骤S22,
和/或
判断是否满足:第二最小极限值δmin2≤第二差值δ2≤第二最大极限值δmax2,如果是,重复步骤S10,反之,进入步骤S22;
步骤S22,判断是否满足:第一差值δ1<第一最小极限值δmin1,如果是,进入步骤S41,反之,进入步骤S51;和/或
判断是否满足:第二差值δ1<第二最小极限值δmin2,如果是,进入步骤S42,反之,进入步骤S52;
步骤S41,增大第一极片的张力;
步骤S42,增大第二极片的张力;
步骤S51,减小第一极片的张力;
步骤S52,减小第二极片的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中,
所述获取卷针从第一计时零点到T1时刻所转过的第一角度值θ1具体为,通过上升沿或下降沿触发以获取所述第一角度值θ1,和/或
所述获取卷针从第二计时零点到T2时刻所转过的第二角度值θ2具体为,通过上升沿或下降沿触发以获取所述第二角度值θ2。
3.一种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部,用于获取卷针从第一计时零点到T1时刻所转过的第一角度值θ1,以及用于计算所述第一角度值θ1与第一预设值θ01的第一差值δ1,所述T1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一极耳的这一时刻;
第一检测部,用于感应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一极耳;以及
第一张力调节部,用于当不满足第一最小极限值δmin1≤第一差值δ1≤第一最大极限值δmax1时,调节第一极片的张力,
所述第一处理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一张力调节部通信连接,
和/或
第二处理部,用于获取卷针从第二计时零点到T2时刻所转过的第二角度值θ2,以及用于计算所述第二角度值θ2与第二预设值θ02的第二差值δ2,所述T2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二极耳的这一时刻;
第二检测部,用于感应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二极耳;以及
第二张力调节部,用于当不满足第二最小极限值δmin2≤第二差值δ2≤第二最大极限值δmax2时,调节第二极片的张力,
所述第二处理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二张力调节部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870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铝排及其成型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池极耳转镍红外感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