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应力管桩桩底上浮固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572140.X | 申请日: | 2017-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4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奎华;童魏烽;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5/24 | 分类号: | E02D5/24;E02D5/58;E02D5/72;E02D31/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傅朝栋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桩桩 上浮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预应力管桩桩底上浮固封装置的预应力管桩桩底上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管桩桩底上浮固封装置包括桩靴和预应力管桩的桩身,所述的桩身中空,桩靴分为相互连接的嵌入部分和桩尖部分,嵌入部分装配固定于桩身的内腔底部中,而桩尖部分呈圆锥状且锥顶面环向布设与桩身底面相匹配的预留钢筋,用于连接桩身底部,桩尖部分的最大直径与管桩外径一致;所述嵌入部分预留有轴向和径向的孔道,轴向孔道竖向贯通嵌入部分,径向孔道连通轴向孔道和所述嵌入部分的外表面,用于向桩身与桩靴的潜在脱离间隙中灌注水泥砂浆;
预应力管桩桩底上浮控制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依据设计预应力管桩的桩身直径和长度,浇筑相应的桩靴,并在浇筑时于桩靴上预留孔道,将桩靴的嵌入部分装配固定至桩身内腔中,且深度应大于50cm,保持嵌入部分与桩身之间的装配可靠性;
步骤2:紧密连接桩身与桩靴上的预留钢筋,然后测量桩身顶部到所述的嵌入部分顶部的距离L1;
步骤3:将预应力管桩打入设计位置至设计标高;
步骤4:打桩完成后,利用测绳再次测量桩身顶部到所述的嵌入部分顶部的距离L2,待距离值L2稳定后,与L1进行比较,得到桩身与桩靴的脱离距离ΔL=L2-L1;当ΔL超过设定阈值时,将输送管下放至所述的嵌入部分顶部,并通过预留的孔道向桩身与桩靴的脱离间隙中注浆,以消除桩底上浮的影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管桩桩底上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嵌入部分进入桩身内腔的深度不小于5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管桩桩底上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留钢筋通过焊接或螺栓与桩身底面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管桩桩底上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嵌入部分横截面与桩身内腔的横截面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管桩桩底上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道由金属管或塑料管预埋于嵌入部分而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管桩桩底上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孔道设置于嵌入部分与桩尖部分相连的底面或底面附近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管桩桩底上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孔道有多条,均布与嵌入部分的底部横截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管桩桩底上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注浆过程中,需控制注浆速度和注浆量,避免离析情况出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管桩桩底上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实际注浆量不低于桩身与桩靴的脱离部分形成的间隙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21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