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水净化用沉淀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3622.2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5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周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天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B01D21/01;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2300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净化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净化用沉淀池。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用水量逐渐增加,并且污染越来越严重。然而,城乡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同时国家制定的污水排放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利用接触絮凝原理以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沉淀池,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在国际上开始应用,但是反应时间长、占地大、出水效果不理想,尤其运行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污水净化用沉淀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沉淀池反应时间长及占地面积大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污水净化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槽、设于沉淀槽内且位于其底端的沉淀物搬运设备、设于沉淀物搬运设备输出端的沉淀物回收室、及设于该沉淀槽内且位于其顶端的絮状沉淀物捕捉室,该沉淀槽的底端形成沉淀区,其一侧设有一污水入口,与其相对的一侧底端形成沉淀物回收室,该沉淀物回收室的一侧设有沉淀物排出口,该絮状沉淀物捕捉室于与污水入口相对的端部连接有一絮状沉淀物回收室,该絮状沉淀物捕捉室的底面为多个杆体间隔并排设置而成,该絮状沉淀物捕捉室的中部设有网体,该絮状沉淀物捕捉室内于网体与杆体之间空间内填充有絮状沉淀物捕捉体,该絮状沉淀物捕捉室于污水入口的一侧形成一絮状沉淀物捕捉体投入室,该絮状沉淀物捕捉体投入室内设有投入用螺旋输送机,该絮状沉淀物回收室内设有回收用螺旋输送机,该回收用螺旋输送机的排出口连接有循环筒,该循环筒由回收用螺旋输送机斜向下延伸至絮状沉淀物捕捉体投入室内,该絮状沉淀物捕捉室内于循环筒下方与网体之间的区域形成处理水区,该处理水区的一侧连通有排水口,该处理水区于靠近回收用螺旋输送机的顶端设有一洗水回收室,该洗水回收室的顶端设有网状体并与循环筒相连通,该洗水回收室的底端连接有排放管,该循环筒的上方对应洗水回收室的位置设有用于向循环筒内喷射清水的喷头。
优选方案为,所述沉淀物回收室的底端低于沉淀区其余部分的底端。
优选方案为,所述沉淀物搬运设备为一旋转设置的冷气设备。
优选方案为,所述杆体为不锈钢杆。
优选方案为,所述絮状沉淀物捕捉体为树脂颗粒。
优选方案为,所述絮状沉淀物捕捉体为聚乙烯颗粒。
优选方案为,所述絮状沉淀物捕捉体投入室的底端与絮状沉淀物捕捉室顶端的网体相平齐。
优选方案为,所述絮状沉淀物回收室的底面低于絮状沉淀物捕捉室的底端的最低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污水净化用沉淀池可对污水进行沉淀同时,能及时对絮状沉淀物捕捉体进行循环再利用,增强其过滤性能,且占地面积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污水净化用沉淀池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沉淀槽;20、沉淀物搬运设备;30、沉淀物回收室;50、絮状沉淀物捕捉室;11、沉淀区;12、污水入口;31、沉淀物排出口;16、絮状沉淀物回收室;51、杆体;52、网体;53、絮状沉淀物捕捉体;55、絮状沉淀物捕捉体投入室;56、投入用螺旋输送机;18、回收用螺旋输送机;19、循环筒;60、处理水区;61、排水口;70、洗水回收室;71、网状体;72、排放管;75、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及图2所示,该污水净化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槽10、设于该沉淀槽10内且位于其底端的沉淀物搬运设备20、设于沉淀物搬运设备20输出端的沉淀物回收室30、及设于该沉淀槽10内且位于其顶端的絮状沉淀物捕捉室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天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天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36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