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氰烯菌酯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2324.3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5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国;段亚冰;王建新;侯毅平;武健;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7/04 | 分类号: | A01N47/04;A01N37/44;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53 | 代理人: | 李中强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氰烯菌酯 克菌丹 杀菌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氰烯菌酯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氰烯菌酯,phenamacril,试验号:JS399-19,化学名称为: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合成,是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菌剂。该药剂耐雨水冲刷,具有良好的内吸穿透性能及优异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该药剂对镰刀菌属真菌如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等均有很高的专化活性,适用于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和瓜类枯萎病等作物病害的有效防治。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恶脚苗,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病。水稻受恶苗病菌侵染后,秧苗2至4叶期可表现症状,病苗徒长,比健株高1/3左右,植株细弱,叶片、叶鞘狭长,呈淡黄色,根部发育不良,根毛少,有些病苗在移栽前后死去,是水稻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病害。对于恶苗病的防治,可以通过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抗病品种利用以及农业防治等。但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以杀菌剂进行种子处理(氰烯菌酯对串珠镰孢的毒力及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沈迎春)。
将作用机理不同的农药品种进行混配可以提高防效,减少有效成分用量,节约成本,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本申请的发明人对氰烯菌酯和克菌丹的配方筛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将氰烯菌酯和克菌丹进行复配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小麦赤霉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及瓜类枯萎病菌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一种含有氰烯菌酯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氰烯菌酯和克菌丹的重量比为1-80:80-1,优选的重量比为1-60:60-1,更进一步优选为1-50:50-1,特别是1:30-30:1;氰烯菌酯和克菌丹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85%,优选为20%-75%;组合物和农药制剂上允许的常规助剂配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例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等。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含有氰烯菌酯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瓜类枯萎病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药剂的优点为:本发明的组合物复配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由于组合物中活性成分作用机理不相同,在有效防治作物病害的同时,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延缓农药活性成分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增效作用,可以降低药剂的施药量,减少施药成本,利于实际推广。
1、室内活性测定
室内毒力测定方法为:将氰烯菌酯、克菌丹原药,根据设定的配比浓度,配置成所需的药液,备用。试验方法参考《NY/T 1156.2-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
采用菌落直径法,将药剂母液稀释成系列浓度制备含药培养基,每皿接种一菌碟,菌丝面朝上。26℃培养至对照菌落布满培养皿三分之二以上时,测量各浓度处理的菌落直径,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菌落按十字交叉法测量2次,以其平均数代表菌落的大小。计算药剂对菌体生长率的抑制,求EC50。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测定结果见表1。
表1本发明的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作用测定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23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