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度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53408.0 | 申请日: | 2017-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1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廖伟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H04L29/08;H04L12/2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度 控制 方法 装置 系统 | ||
1.一种调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数据服务器分别获取不同网络属性的终端访问服务系统中每个服务节点的平均访问时延,其中,终端在访问服务系统中不同服务节点时,会向相应服务节点发送测试数据包,并将测试出来的访问时延发送给所述数据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在获取到多个终端访问服务系统中不同服务节点的访问时延之后,按照终端的网络属性,分别计算出每种网络属性的终端访问每个服务节点的平均访问时延;终端的网络属性表征所述终端所归属的运营商以及地理区域;
针对每种网络属性的终端,从所述服务系统的多个服务节点中,选取出所述网络属性的终端所适合访问的目标服务节点,其中,所述网络属性的终端所适合访问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平均访问时延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针对每种网络属性,将所述网络属性的终端所适合访问的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作为域名解析列表中与所述网络属性相匹配的服务节点的IP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属性的终端访问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平均访问时延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网络属性的终端访问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平均访问延时最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负载或者容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网络属性的终端所适合访问的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作为域名解析列表中与所述网络属性相匹配的服务节点的IP地址,包括:
将所述网络属性的终端所适合访问的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发送给权威域名服务器,以便所述权威域名服务器将存储的域名解析列表中,所述网络属性的本地域名服务器所对应的服务节点的IP地址配置为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网络属性的终端所适合访问的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作为域名解析列表中与所述网络属性相匹配的服务节点的IP地址,包括:
依据所述网络属性的终端所适合访问的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配置权威域名服务器中存储的域名解析列表,以将所述域名解析列表中,所述网络属性的本地域名服务器所对应的服务节点的IP地址配置为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调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不同网络属性的终端访问服务系统中每个服务节点的平均访问时延,包括:
获取多个终端访问服务系统中不同服务节点的访问时延,所述多个终端的网络属性不同;
依据所述多个终端的网络属性,将具有相同网络属性的至少一个终端组成终端集合,得到多个表征不同网络属性的终端集合;
针对每种网络属性的终端集合,依据所述终端集合内所有终端访问服务系统中每个服务节点的访问时延,分别计算所述终端集合中的终端访问每个服务节点的平均访问时延,得到不同网络属性的终端访问每个服务节点的平均访问时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获取不同网络属性的终端访问服务系统中每个服务节点的平均访问时延,包括:
分别获取不同网络属性的移动终端访问服务系统中每个服务节点的平均访问时延,所述移动终端采用无线网络访问所述服务系统中的服务节点;
所述针对每种网络属性的终端,从所述服务系统的多个服务节点中,选取出所述网络属性的终端所适合访问的目标服务节点,包括:
针对每种网络属性的移动终端,从所述服务系统的多个服务节点中,选取出所述网络属性的移动终端所适合访问的目标服务节点;
所述针对每种网络属性,将所述网络属性的终端所适合访问的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作为域名解析列表中,与所述网络属性相匹配的服务节点的IP地址,包括:
针对每种网络属性,将所述网络属性的移动终端所适合访问的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作为第一域名解析列表中,与所述网络属性相匹配的服务节点的IP地址,所述第一域名解析列表中存储有不同网络属性的移动终端所需调度到的服务节点的IP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340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户外运动用音响壳体
- 下一篇:核医学图像解析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