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式惯性平台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24364.9 | 申请日: | 2017-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8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 发明(设计)人: | 魏宗康;耿克达;邓超;刘奇;胡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C21/18 | 分类号: | G01C21/18;G01C2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 地址: | 10085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式 惯性 平台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式惯性平台系统,该平台的陀螺仪组合采用3个正交安装的单自由度积分陀螺仪和3个正交安装的MEMS陀螺仪的混合工作方式以控制和监测平台台体相对惯性空间的运动;此外,在平台各框架及基座上,均分别安装有3个正交的MEMS陀螺仪,用以对平台各部分姿态角运动全信息的测量,本发明采用不同类型陀螺仪的混合式工作方式,实现了对惯性平台台体、框架、基座角速率的测量,有效统一了平台系统与捷联系统的工作方式,可满足载体的全姿态运动和高可靠性的使用要求,并为平台系统多信息融合控制提供了测试手段与数据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式惯性平台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应载体全姿态机动运行、多信息融合控制的惯性平台系统,可适用于要求全姿态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战斗机等,属于惯性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弹道导弹或战斗机等要求大机动的载体上,高精度惯性平台系统的陀螺仪目前主要采用液浮陀螺仪、静压液浮陀螺仪、三浮陀螺仪和动力调谐陀螺仪等,平台框架结构为两框架三轴形式或三框架四轴形式。
在中国宇航出版社《惯性器件》公开的平台方案中,平台全部采用3个单自由度积分陀螺仪方案或2个两自由度动力调谐陀螺仪方案,框架结构为两框架三轴形式或三框架四轴形式,这些方案的优点是仪表配置简单,结构不复杂,但其缺点是不能满足载体的全姿态运动,比如,两框架三轴平台在内框架角度工作于90°时或三框架四轴平台的外框架角度工作于90°时,都会引起框架“失锁”,从而导致台体相对惯性空间发生转动。
为避免框架“失锁”的发生,目前的解决方案是限制载体的运动轨迹,比如,弹道式导弹的轨迹为抛物线,其偏航角变化不大,因此,可使两框架三轴平台的内框架角敏感载体的偏航角。但是,这种限制载体轨迹的方案越来越不能满足大机动、快速响应的发展趋势。
不仅如此,随着现代战争对惯性平台精度及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惯性平台在控制方式、运动信息获取及利用等方面较为单一。譬如,平台系统信息测量为台体角位置,通过对其微分得到角速度,数据噪声相对较大,影响控制精度;平台框架及基座角运动信息无法获取,控制回路可用信息较少等。
为此,需要研究惯性平台不受载体运动影响的全姿态方案,并增加平台系统各部分角运动信息的测量手段,满足未来惯性平台全姿态、多信息融合控制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混合式惯性平台系统,该惯性平台系统具有全姿态、大机动、高精度的优点,满足未来惯性平台全姿态、多信息融合控制的需求。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混合式惯性平台系统,包括台体和台体上安装的陀螺仪组合,所述陀螺仪组合包括3个正交安装的单自由度积分陀螺仪和3个正交安装的单自由度MEMS陀螺仪,所述3个正交安装的单自由度积分陀螺仪控制台体的轴端电机,使台体稳定在惯性空间,所述3个正交安装的单自由度MEMS陀螺仪测量台体相对惯性空间的角速度,经过姿态更新后实时给出台体相对于惯性坐标系的坐标变化矩阵。
在上述惯性平台系统中,所述惯性平台系统的各框架及基座上,均分别安装有3个正交的单自由度MEMS陀螺仪,用于测量惯性平台系统各框架及基座的角运动信息。
在上述惯性平台系统中,所述台体上还包括加速度计组合,所述加速度计组合包括4个石英加速度计,其中3个石英加速度计正交安装构成加速度计输入轴坐标系,第4个石英加速度计在所述加速度计输入轴坐标系中斜置安装;所述加速度计输入轴坐标系与台体坐标系OXYZ重合。
在上述惯性平台系统中,所述第4个斜置安装的石英加速度计的输入轴与其他3个石英加速度计的输入轴的夹角相同。
在上述惯性平台系统中,所述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43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