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三亚苯类化合物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07362.9 | 申请日: | 2017-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7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逢质;杨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C1/00 | 分类号: | C07C1/00;C07C15/38;C07C17/263;C07C25/22;C07C41/30;C07C43/20;C07D221/18;C07C201/12;C07C205/06;C07C315/04;C07C317/14;C07C67/343;C07C69/76;C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三亚 化合物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式(III)所示三亚苯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的方法为:将式(I)所示苯甲酸类化合物、式(II)所示环状碘鎓盐、醋酸钯、碳酸钾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升温至110~145℃搅拌反应6~17h,之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所述的三亚苯类化合物;本发明反应体系简单,原料特别是苯甲酸类化合物容易得到,底物无需多步制备,因此本发明反应的收率较高,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苯甲酸类化合物与环状碘鎓盐反应一步就能得到三亚苯,使得反应路线大大缩短,所得的相应三亚苯类化合物的收率最高为93%;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三亚苯类化合物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苯甲酸类化合物与环状碘鎓盐反应,高效合成三亚苯类化合物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三亚苯类化合物(也称为多环芳烃)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也可以作为盘状液晶材料,有特殊的光电性能,是一种新型的光电材料,可用于光电器件,光学数据储存装置,光伏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因此在材料方面有很大的开发与利用价值(Angew.Chem.Int.Ed.2007,46,4832-4887;Chemical Reviews,2001,101,5;Science.2001,293)。
目前,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大多通过三联苯或联苯的氧化环加成而得到(J.Mater.Chem.,2001,11,1618;J.Chem.Soc.,Chem.Commun.,1994,465),或者通过苯炔的三聚化得到(Angew.Chem.Int.Ed.,1998,37,2659),对于有取代基的苯炔中间体,往往得到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分离难度大。
从合成的角度上讲,以上合成方法中所用到的底物需要多步才能合成,因此造成总的收率普遍较低,如果能用苯甲酸类化合物与环状碘鎓盐来一步合成三亚苯,无论是从原料的易得性、原子的经济性还是从合成方法的角度上来讲,都是对以往合成方法的一个比较大的突破;由于本合成方法的简洁高效性,因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苯甲酸类化合物与环状碘鎓盐反应一步合成三亚苯类化合物的方法,与以往合成三亚苯需要经过繁琐的步骤相比,本发明更加简洁高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合成式(III)所示三亚苯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的方法为:
将式(I)所示苯甲酸类化合物、式(II)所示环状碘鎓盐、醋酸钯、碳酸钾溶解在NMP(N-甲基吡咯烷酮)中,升温至110~145℃搅拌反应6~17h,之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所述的三亚苯类化合物;
所述式(I)所示苯甲酸类化合物、式(II)所示环状碘鎓盐、醋酸钯、碳酸钾的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1~2:0.025~0.1:0.8~3;
所述NMP的体积用量以式(I)所示苯甲酸类化合物的质量计为10~50mL/g;
所述反应液的后处理方法为: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20~30℃,下同),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后进行快速柱层析,以石油醚与乙酸乙酯体积比100~6:1的混合溶剂为洗脱剂,收集含目标化合物的洗脱液,蒸除溶剂并干燥,得到所述的三亚苯类化合物。
本发明涉及的反应式如下:
式(I)、(II)或(III)中,
R1为氢或者所在环上的一个取代基,所述的取代基为C1~C3烷基(优选甲基)、卤素(优选F或Cl)、C1~C3烷氧基(优选甲氧基)、硝基、甲基磺酰基、氨基或苯基,或者R1与其所在环共同形成萘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73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