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仓体的立体间隔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0073.9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91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廖飞;李金成;李尚;黄俊文;陈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0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综合 管廊仓体 立体 间隔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仓体的立体间隔施工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管廊结构的整体沉降普遍规律,得出变形缝设置间距为20‑30m一道,所述的综合管廊仓体立体间隔施工,再通过传力杆连成整体。相邻两段管廊浇筑时间间隔不少于14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①可减少混凝土早期裂缝的产生;②可增加工作面,开展流水;③工期大大减少;④模板周转利用率高,减少成本。本发明能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混凝土现浇结构主体的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仓体的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仓体的立体间隔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从国内其他已施工的现浇综合管廊来看,管廊主体结构成型早期经常会因混凝土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而产生裂缝,该裂缝会对管廊的防水性能、结构耐久性能、结构承载能力等造成影响。
2、现浇地下综合管廊在我国施工技术并不成熟,普遍存在施工周期过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不会产生裂缝且施工周期短的地下综合管廊仓体的立体间隔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地下综合管廊仓体的立体间隔施工方法,包括分仓设计、双仓接缝部位的预留预埋、变形缝留置、混凝土浇筑和变形缝防水处理,具体如下:
(1)、分仓设计:
确定分仓的长度,经过分析科学的划分跳仓段,每20m~30m为一段;
(2)、两仓接缝部位的预留预埋:
先施工仓接头部位预埋剪力筋和带钢边橡胶止水带,后施工仓预埋无缝钢管,单侧钢筋四周涂油;
(3)、变形缝留置:
后施工仓管廊混凝土浇筑前,在两仓接缝部位内侧安装木条,预留凹槽,该木条随后施工仓模板一并拆除;
(4)、混凝土浇筑:
采用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为防止混凝土结构产生有害裂缝,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一般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聚丙烯抗裂纤维,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掺加粉煤灰综合措施;
(5)、变形缝防水处理:
变形缝的防水采用复合防水构造措施,中埋式的带钢边橡胶止水带两侧采用聚乙烯发泡填缝板填缝,外加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嵌缝。
上述步骤(2)两仓接缝部位的预留预埋中,先施工仓接头部位预埋Ф22@400,长800的剪力筋和型号为CB350X8-30带钢边橡胶止水带,后施工仓预埋Ф27×1.5无缝钢管,L=300,间距400,单侧钢筋四周涂油。
上述步骤(3)变形缝留置中,后施工仓管廊混凝土浇筑前,在两仓接缝部位内侧安装30mm×30mm木条,以预留30mm凹槽,该木条随后施工仓模板一并拆除。
上述步骤(4)混凝土浇筑中,在混凝土中掺加0.8~1.2Kg/m3的聚丙烯抗裂纤维,掺加二级以上粉煤灰综合措施。
上述步骤(5)变形缝防水处理中,外加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嵌缝30mm。
上述步骤(5)变形缝防水处理中,变形缝的防水采用复合防水构造措施,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两侧采用聚乙烯发泡填缝板填缝,外加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嵌缝,其中①侧墙外表面采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加强层+聚乙烯泡沫板保护层构造;②顶板外表面采用涂料防水加强层+油毡隔离层+7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构造;③底处外表面采用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加强层构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00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