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统民居建筑物理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9041.1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6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饶永;许梦林;方鹏飞;刘玉翠;李燕青;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统 民居 建筑 物理 环境 评价 体系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理环境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传统民居建筑物理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民居”的字面意思指“传统的民间居住建筑”。《中国大百科全书》将民居定义为“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基于这个概念界定,民居被定义为人的居所,而与宗教建筑、官方建筑等区别开,它包括城市或者乡村中居住建筑的单体、院落、宅院等。传统民居在建筑学研究范畴上一般为按照既往历史建筑样式建造的民间住宅,它与官方的居住建筑和近现代以后从国外舶来的住宅形式有着明显的区别。“20世纪中期”是传统民居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是由于20世纪中期以前,各地各民族居住建筑的形式基本都是按照自身的历史风格传承和演变的。20世纪60年代左右,人们对建筑的观念开始改变,木材资源越来越少,传统民居发展基本停滞。接着在20世界70年代,传统民居遭受到了大量的破坏,各地民居逐渐地同质化、现代化。因此,传统民居在时间节点应定义在20世纪中期,在此之前建造的民居住宅为传统民居,建造这些建筑的“建筑师”为传统工匠。
建筑物理环境的研究范围一般为室内、外空间的热环境、光环境和声环境。电磁辐射环境、水环境和空气品质近年来也被归入其中。建筑物理环境主要的研究目的为提高建筑的功能质量,创造高品质的当代人居环境;提高使用者的工作和生活效率,保持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其中,人对建筑物理环境舒适感的判断主要取决于环境中的温度、光、声和空气品质等因素。因此,对于传统民居物理环境,其主要研究范围界定为传统民居的室、外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空气品质。
目前,在建筑研究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且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以全球现行的各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最具代表性,国外建筑评价体系研究主要集中在LEED、BREEAM、CASBEE、SBTOOL评价体系,而国内建筑评价体系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SGB)、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OBAS)、中国生态住宅评估体系(CEHRS)等。
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们为其他建筑评价体系研究与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模板。虽然上述评体系均涉及了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的评价,但是,尚缺少以传统民居物理环境质量水平为评价目标的评价体系。并且,上述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对传统民居物理环境评价的有效性也值得商榷,也无法直接利用这些指标组成传统民居物理环境评价体系。为保证传统民居物理环境品质提升的科学性,建立针对传统民居物理环境评价的评价体系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统民居建筑物理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以传统民居物理环境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理论研究了传统民居定义、建筑物理环境的研究范围及评价体系的基本概念,确定了评价体系建立的核心问题:评价指标和权重系数,探讨了指标筛选与量化以及赋权方法的解决思路。然后总结和归纳ESGB、CASBEE-新建中建筑物理环境评价指标,形成传统民居物理环境评价指标集;基于物理环境评价的相关标准或规范,参照传统民居物理环境参量调研或实测数据,形成评价指标的评价准则;基于AHP法专家问卷计算所有指标的权重系数,结合评价准则,形成传统民居物理环境评价体系,并探讨了评价结果的分级与优先改进项的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传统民居建筑物理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步骤如下:
①、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控制变量层”进行传统民居物理环境评价指标层次与结构的搭建,形成传统民居物理环境评价体系的指标模型;
(1)、目标层
传统民居物理环境评价;
(2)、准则层
传统民居物理环境评价指标的约束准则,即评价目标与控制变量层之间的过渡层;传统民居物理环境评价体系的准则层采用了分类、归纳的形式进行层次关联和放置评价指标,以此实现控制变量层的单一指标均可准确影响到目标层的评价结果;
准则I层分为室内物理环境、室外物理环境;
准则II层分为与室内物理环境相递进的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空气品质,以及与室外物理环境相递进的声环境、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90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