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宽调制式网络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181334.7 | 申请日: | 2017-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9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向勇;臧亮;张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云材智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K7/10 | 分类号: | H03K7/10;H03H11/46;G08C17/02;H04B1/4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三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1 | 代理人: | 成实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宽调制 网络 控制系统 | ||
1.一种脉宽调制式网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远程控制器,微处理器,均与远程控制器相连接的信号脉宽调制处理单元和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均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的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第二无线信号接收器、驱动器和传感器,以及与信号脉宽调制处理单元相连接的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组成;所述信号脉宽调制处理单元由调节芯片U,串接在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与调节芯片U之间的带通滤波电路,以及分别与调节芯片U的OUT管脚和IS管脚相连接的信号脉冲频率调节电路组成;所述信号脉冲频率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远程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带通滤波电路还与脉冲频率调节电路相连接;
所述带通滤波电路由负极经电阻R1后接地、正极经可调电阻R2后与调节芯片U的VIN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负极与调节芯片U的Vfb管脚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3后与可调电阻R2的调节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一端与调节芯片U的COMP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4,P极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调节芯片U的COMP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调节芯片U的VIN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芯片U的RtCt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以及正极与调节芯片U的VIN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6后与调节芯片U的GND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组成;所述极性电容C1的正极作为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并与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3的负极经电阻R6后还与信号脉冲频率调节电路相连接;
其中,电阻R1的阻值为4kΩ,电阻R2的阻值为0~100kΩ,电阻R3、电阻R5、电阻R6的阻值均为10kΩ,电阻R4的阻值为5kΩ,极性电容C1的容值为0.2μF,极性电容C2的容值为22μF,极性电容C3的容值为10μF,二极管D1的型号为1N4012;
所述信号脉冲频率调节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N极与调节芯片U的IS管脚相连接、P极经电阻R6后与极性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芯片U的IS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1, 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6,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2,正极经电阻R10后与调节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P极经电阻R8后与极性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可调电阻R9组成;所述极性电容C5的负极还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作为信号脉冲频率调节电路的输出端并与远程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调节芯片U为UC3842集成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云材智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云材智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133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谐振模态振荡电路
- 下一篇:自动挂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