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能器疲劳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129988.5 | 申请日: | 2017-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0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徐鹏;郭飞;吴苏炜;张志伟;戴远敬;程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15B19/00 | 分类号: | F15B19/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能器 主供油管路 供油管路 疲劳试验 连通 疲劳试验装置 超高压油泵 加载系统 卸压系统 高压油泵电机 抽油管路 高压油泵 壳体组合 设计压力 抽油泵 大流量 电机组 小流量 并联 试验 壳体 卸载 油箱 加压 | ||
本发明涉及蓄能器疲劳试验技术领域,更具体说是蓄能器壳体疲劳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包括加载系统、卸压系统;所述加载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分支供油管路和一个主供油管路,各分支供油管路的一端与油箱连通,另一端相互并联并与主供油管路的一端连通,主供油管路的另一端与蓄能器连通;两条分支供油管路分别设有大流量高压油泵和小流量超高压油泵;卸压系统设抽油泵及抽油管路,可缩短蓄能器卸载时间,进一步提高大容积蓄能器疲劳试验效率。本发明通过高压油泵电机组和超高压油泵电机组给蓄能器壳体组合加压的设置,实现0‑70MPa范围所有公称容积等级与设计压力等级蓄能器的高效压力疲劳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能器疲劳试验技术领域,更具体说是可根据蓄能器壳体疲劳试验压力峰值在0-70MPa范围内匹配加载、卸压方式以实现高效试验的疲劳试验成套装置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蓄能器作为一种能量储蓄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液压气动系统,而蓄能器在工作中,其壳体要面临频繁的加压与卸压,容易产生蓄能器压力疲劳失效问题。因此,研究蓄能器壳体的压力疲劳强度对蓄能器的安全使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国内近年来相继出现多种疲劳试验系统,但是,目前的试验装置往往针对某一特定压力值范围及特定产品容积进行设计,而蓄能器的公称容积等级从0.4L到250L划分为21个等级,设计压力等级从6.3MPa到63MPa划分为9个等级,产品技术参数跨度很大。目前尚没有能够满足所有公称容积与设计压力等级的蓄能器试验需求的疲劳试验装置,而如果采用多套试验装置来适应相近公称容积及设计压力等级的蓄能器疲劳试验,又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另外,现有的测试系统均是通过试验产品与油箱的压力差卸压,但随着压力差的降低,卸压速度也会下降,卸压时间长,也极大的影响了整个疲劳试验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的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蓄能器疲劳试验装置,本装置用于模拟不同公称容积、设计压力等级蓄能器壳体疲劳试验工况,能够满足所有公称容积等级与设计压力等级蓄能器的试验要求,并可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设置相应的试验参数,具有系统高效、简单、稳定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蓄能器疲劳试验装置,包括加载系统和卸压系统;
所述加载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分支供油管路和一个主供油管路,各分支供油管路的一端与油箱连通,另一端相互并联并与主供油管路的一端连通,主供油管路的另一端与蓄能器连通;两条分支供油管路(Ⅰ、Ⅱ)分别设有大流量高压油泵和小流量超高压油泵;
所述卸压系统包括卸压管路,所述卸压管路的一端与待测蓄能器连通,另一端与油箱连通;
所述主供油管路和卸压管路与待测蓄能器之间设有控制主供油管路和卸压管路与待测蓄能器之间通断的阀体。
所述卸压系统还包括抽油管路,所述抽油管路的一端与待测蓄能器连通,另一端与油箱连通,所述抽油管路上设有卸压油泵,所述抽油管路与待测蓄能器之间设有控制抽油管路与待测蓄能器之间通断的第一截止阀。
所述分支供油管路设有两条即高压供油管路和超高压供油管路;
所述高压供油管路上串联有第一单向阀,以液压油流动方向为参照,所述第一单向阀位于高压油泵的下游;
所述超高压供油管路上串联有第二单向阀,以液压油流动方向为参照,所述第二单向阀位于超高压油泵的下游。
所述高压供油管路上还设有一旁通至油箱的溢流管路,该溢流管路上设有相互并联的第一溢流阀和第二截止阀。
所述主供油管路和卸压管路与待测蓄能器之间的阀体为三位四通换向阀,该阀体的进油口与主供油管路连通,回油口与卸压管路连通,两个工作口分别与待测蓄能器和油箱连通。
所述卸压管路上串联有第二溢流阀;所述主供油管路上设有一旁通至油箱的第三溢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未经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99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孔锯切机构
- 下一篇:一种机壳体及排气端座生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