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套电气中线束的3D模拟方法及模拟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78766.5 | 申请日: | 2017-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5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令永卓;马宏利;潘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利驰软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367 | 分类号: | G06F30/367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苏婷婷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成套 电气 中线 模拟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成套电气中线束的3D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载入布线图;
S2、遍历所述布线图,获取所述布线图区域内的所有元件,以及各个元件之间的接线路径;
遍历所述接线路径,获取对应每条接线路径的全部有效路径点;
每条接线路径上分布若干条导线段,每条导线段包括若干条直线导线段;
所述元件包括:起点元件和终点元件,每个起点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元件起始接线端,每个终点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元件终止接线端;
S3、根据海伦算法计算每相邻的两个有效路径点之间通过直线导线段的数量;
根据两个有效路径点之间通过直线导线段的数量查询线束外径数据库,获取分别通过当前两个有效路径点的圆的截面直径;
根据当前相邻的两个有效路径点之间通过直线导线段的延伸方向确认分别通过当前两个有效路径点的圆的生成方向;
S4、根据经过每个有效路径点的圆的截面直径以及圆的生成方向生成对应每个有效路径点的二维圆截面图;
S5、采用三维放样将二维圆截面图的面域作为路径截面,放样形成三维线束;
其中,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M1、获取布线图对应的布线路由表,所述布线路由表包括:路径表和接线表;
所述接线表包括:起点元件,所述起点元件对应的终点元件、起点元件所在的起点面板以及终点元件所在的终点面板;
所述路径表包括:起点面板、终点面板以及起点面板到终点面板之间的布线路径;
M2、根据所述布线路由表获取各个元件间的布线类型,所述布线类型包括:同板布线和跨板布线;
根据所述布线类型获取各条接线路径对应的有效路径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套电气中线束的3D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M2具体包括:
P1、若布线类型为同板布线,则获取当前布线板上的所有起点元件和终点元件;
P2、判断所述起点元件或所述终点元件是否有效,
若是,获取每个起点元件到终点元件之间的所有接线路径;
所述接线路径包括:起点元件各个元件起始接线端到其对应的入线槽的起点入线槽端点之间的导线段;终点元件各个元件终止接线端到其对应的入线槽的终点入线槽端点之间的导线段;以及起点入线槽端点至终点入线槽端点之间的导线段;
若否,剔除当前的元件;
P3、记录各个导线段的端点为有效路径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套电气中线束的3D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M2具体包括:
Q1、若布线类型为跨板布线,则分别获取每个布线板上的所有起点元件和终点元件;
Q2、判断所述起点元件或所述终点元件是否有效,
若是,获取每个起点元件到终点元件之间的所有接线路径;
所述接线路径包括:起点元件各个元件起始接线端到其对应的入线槽的起点入线槽端点之间的导线段;终点元件各个元件终止接线端到其对应的入线槽的终点入线槽端点之间的导线线段;
若否,剔除当前的元件;
其中,所述步骤Q2还包括:判断所述起点入线槽端点至所述终点入线槽端点之间是否存在入线绑定线夹点和出线绑定线夹点,
若是,所述接线路径还包括:所述起点入线槽端点至入线绑定线夹点之间的导线线段,所述终点入线槽端点至所述出线绑定线夹点之间的导线线段以及所述入线绑定线夹点至所述出线绑定线夹点之间的导线段;
若否,所述接线路径还包括:所述起点入线槽端点至所述终点入线槽端点之间的导线段;
Q3、记录各个导线段的端点为有效路径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成套电气中线束的3D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
遍历所述接线路径中的所有导线段,判断任一根导线段是否被其他导线段的端点打断,
若否,仅将当前导线段的端点确认为有效路径点;
若是,在当前导线段的交叉位置,为当前导线段增加一个有效路径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套电气中线束的3D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
遍历所述接线路径中的所有导线段,获取任一根导线段中存在的拐点,并将所述拐点记录为有效路径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利驰软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利驰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876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