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分析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5762.1 | 申请日: | 201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4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畅;曾令新;林志海;朱四雄;刘俞炜;郑贺伊;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泛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T17/0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312 | 代理人: | 王利彬 |
地址: | 518034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范围内 坚硬 岩石 体积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未来用于承台、地下室施工等工作中。基坑开挖范围是指平面基坑边界与基坑底部标高以上部分的所有空间,可以理解为一个敞口盒子内部的所有空间范围。
基坑在开挖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微风化层及中风化层等坚硬岩石,其中,微风化层最为坚硬,普通的桩施工机械难以打穿。如果基坑内出现大量的坚硬岩石,只能采取爆破措施,所以必须分析基坑开挖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以便更好的开展施工。
因此,如果对基坑范围内的坚硬岩石进行体积分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分析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确定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
利用获取的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
根据所述地形模型及已导入的基坑模型,基于布尔运算法则确定所述基坑模型所形成的基坑范围内是否存在坚硬岩石;
若确定存在坚硬岩石,则计算基坑范围内的坚硬岩石的体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利用获取的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形模型及已导入的基坑模型,基于布尔运算法则确定所述基坑模型所形成的基坑范围内是否存在坚硬岩石;
计算模块,用于若确定存在坚硬岩石,则计算基坑范围内的坚硬岩石的体积。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获取的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根据该地形模型及已导入的基坑模型,基于布尔运算法则确定该基坑模型所形成的基坑范围内是否存在坚硬岩石,且在存在坚硬岩石的情况下,计算该基坑范围内的坚硬岩石的体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地形模型和基坑模型确定是否存在坚硬岩石,使得能够有效判别待开挖区域内坚硬岩石的情况,且能够计算出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以实现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分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体积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体积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分析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分析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5a至图5c为布尔运算法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由于现有技术中无法确定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分析方法及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地形模型和基坑模型确定是否存在坚硬岩石,使得能够有效判别待开挖区域内坚硬岩石的情况,且能够计算出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以实现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分析。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基坑范围内坚硬岩石的体积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利用获取的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先准备原始地勘数据,该原始地勘数据可以是由地质勘测单位提供的,可以是CAD图纸数据也可以是excel文件格式的数据,二者皆可使用。其中,原始地勘数据中至少包含各勘测点的建筑坐标,此外,还可以包含勘测点编号、不同类型的岩层在不同勘测点的上表层标高、岩层类型及名称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泛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泛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57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箍
- 下一篇: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机电设备线管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