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闭合件的免手动进入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73381.X | 申请日: | 2017-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04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A·J·卡尔豪斯;N·J·魏格特;D·N·塞尔邦;K·坎迪耶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F15/77 | 分类号: | E05F15/77;E05F15/73;E05F15/4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董均华;邓雪萌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闭合 手动 进入 控制系统 | ||
一种用于车辆的进入控制系统包括后闭合件,以及控制后部闭合件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具有配置为用于短程无线通信的无线接口。控制器从车辆用户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接收请求将后部闭合件转换到打开位置的致动信号。接着,控制器经由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携带的短程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确定用户何时进入接近车辆的认证区和致动区。一旦用户在启动区内,控制器就生成后部闭合件控制信号,该后部闭合件控制信号配置为促使后部闭合件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进入控制系统。具体来说,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用户向车辆的接近,使得车辆的后部闭合件能免手动打开的系统。
背景技术
许多现代车辆都包括使得个人在不使用个人的手的情况下,能打开或关闭车辆的门以及其他进入点的系统。此类系统在用户的手被其他方面占用(例如,携带物品)的情况下,向用户提供方便。对于车辆的后部闭合件,一种常规的进入控制系统涉及到检测用户的脚在车辆后部的下方的踢脚运动,并且作为响应打开后部闭合件。然而,这个系统在车辆上的安装以及与其他车辆部件的集成相对昂贵。此外,尽管该系统能够免手动打开后部闭合件,但是该系统仍然可能难以使用,因为其要求用户在用一只脚做横扫移动时用另一只脚保持平衡——当用户穿着某些鞋类(例如,高跟鞋)或携带某些物品(例如,大量杂货袋子)时,这一动作可能很难做。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包括后部闭合件的车辆的进入控制系统,该后部闭合件装配在车辆的后部开口上,且配置为采用关闭位置阻止通过后部开口进入车辆,并采用打开位置允许通过后部开口进入车辆。该进入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控制后部闭合件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运动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具有无线接口的无线通信模块,该无线接口配置为用于短程无线通信,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配置为从由车辆用户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接收致动信号,该致动信号请求后部闭合件从关闭位置转换到打开位置。该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确定用户已经进入位于距离车辆的认证距离内的认证区,并确定用户已经进入位于距离车辆的致动距离内的致动区,致动距离小于认证距离。该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一旦确定用户在致动区内,则产生后部闭合件控制信号,后部闭合件控制信号配置为促使后部闭合件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该控制器配置为:经由无线通信模块与由用户携带的短程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执行确定用户已经进入认证区和确定用户已经进入致动区中的至少一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包括后部闭合件的车辆的进入控制系统,该后部闭合件装配在车辆的后部开口上,且配置为采用关闭位置阻止通过后部开口进入车辆,并采用打开位置允许通过后部开口进入车辆。该进入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控制后部闭合件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运动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具有无线接口的无线通信模块,该无线接口配置为用于短程无线通信,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配置为从由车辆用户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接收致动信号,该致动信号请求后部闭合件从关闭位置转换到打开位置。该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确定用户已经进入位于距离车辆的认证距离内的认证区,并且一旦用户在认证区内则向车辆子系统产生警报信号。该车辆子系统配置为生成音频警报或视频警报,且警报信号配置为促使车辆子系统生成音频警报或视频警报。该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当移动通信设备在认证区中时,监控由移动通信设备产生的取消信号,并确定用户已经进入位于距离车辆的致动距离内的致动区,致动距离小于认证距离。该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在没有取消信号的情况下,一旦确定用户在致动区内,则产生后部闭合件控制信号,后部闭合件控制信号配置为促使后部闭合件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该控制器配置为,经由无线通信模块与由用户携带的短程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执行确定用户已经进入认证区和确定用户已经进入致动区中的至少一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33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