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多层纳米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036957.5 | 申请日: | 2017-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1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 发明(设计)人: | 袁伟;邱志强;罗健;潘保有;黄诗敏;闫志国;谭振豪;汤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134 | 分类号: | H01M4/134;H01M4/66;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4/1395;H01M10/0525;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锂离子电池 多层 纳米 复合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多层纳米复合电极,其特征在于,主要由铜集流体和多层活性物质构成;所述铜集流体由铜粉颗粒构成;
所述铜集流体具有多孔结构和纳米针状结构;所述多孔结构由铜粉颗粒之间形成;所述纳米针状结构在铜粉颗粒的表面上;
所述多层活性物质包覆在带纳米针状结构的铜粉颗粒的外表面;所述多层活性物质包括硅纳米层和碳纳米层,所述碳纳米层包覆在硅纳米层的外表面。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多层纳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铜粉的烧结:称量铜粉置于石墨模具中,放入真空电阻炉中,高温烧结,得到烧结样品;
(2)氧化铜纳米针状结构的生长与还原:将烧结样品置于马弗炉中,高温加热后,再置于真空电阻炉中,氢气气氛下加热还原,得到所述铜集流体;
(3)硅纳米层的沉积:将铜集流体置于化学气相淀积反应器内,通入纯硅烷,完成硅纳米层的沉积;
(4)碳纳米层的包覆:将沉积了硅纳米层的铜集流体置于聚乙烯醇溶液中浸泡,真空干燥后,置于真空电阻炉内,保护气氛下加热保温,得到所述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多层纳米复合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多层纳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高温烧结的温度为800~900℃,时间为1~2h;所述高温烧结是在氢气气氛下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多层纳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高温加热的温度为400~700℃,时间为5~7h;所述高温加热是在空气气氛下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多层纳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加热还原的温度为250~300℃,时间为2~2.5h。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多层纳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纯硅烷的通入量为4~7ml/min;所述化学气相淀积反应器内的沉积过程参数为:压力75~80Pa,温度200℃~250℃,时间30~40min,射频功率74~76mW/cm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多层纳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wt%~5wt%;所述浸泡的时间为2~3h;所述真空干燥是在60~70℃下干燥6~7h。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多层纳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保护气氛为氩气气氛;所述加热保温的温度为200~250℃,保温的时间为2~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695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