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常检测装置以及异常检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78429.X | 申请日: | 2016-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3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翔一;辻田亘;和田敏裕;竹上智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31/00;H01M10/48;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许海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异常 检测 装置 以及 系统 | ||
第1分类电路(112)从多个设备(100‑1~100‑N)的各个设备获取包括向该设备输入的至少1个输入值和从该设备输出的至少1个输出值的该设备的第1测量值,使用OCSVM(一类nu‑支持向量机)在各设备的第1测量值中分类作为正常值的第1测量值和作为偏离值的第1测量值。第2分类电路(113)从所述多个设备(100‑1~100‑N)的各个设备获取包括向该设备输入的至少1个输入值的该设备的第2测量值,使用OCSVM在各设备的第2测量值中分类作为正常值的第2测量值和作为偏离值的第2测量值。判定电路(114)将具有作为偏离值的第1测量值和作为正常值的第2测量值的设备判定为是异常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包括实质上相同的形式或者种类的多个设备和分别测量各设备的一些物理量的多个传感器的系统中根据从各传感器收集到的表示各设备的状态的数据检测异常的设备的异常检测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包括这样的多个设备、多个传感器以及异常检测装置的异常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包括许多设备的系统中,需要通过使用与各设备对应的许多传感器收集表示各设备的状态的数据并分析来使设备的管理以及运用高效化的技术。作为这样的系统的一个例子,有包括多个2次电池单元的电池系统。例如,锂离子电池等2次电池在单个2次电池单元的电池容量、输入输出电流以及电压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将许多2次电池单元串联或者并联地组合来用作大容量、大输入输出电流以及高电压的电池系统。这样的电池系统例如也可以搭载于铁路车辆上,为了驱动用、驱动辅助用或者再生吸收用而使用。在该情况下,电池系统构成为串联连接多个2次电池单元而例如产生600V的输出电压且支持驱动电动机所需的大输出电流以及吸收再生电力所需的大输入电流。
在这样的电池系统中,需要电池系统中的所有2次电池单元处于正常的状态。就算混合存在1个异常的状态的2次电池单元,也有可能使电池系统整体以及连接的设备的动作发生故障,所以需要立即检测到2次电池单元的异常。在这样的电池系统中,被认为大多数2次电池单元是正常的,极少数的2次电池单元会发生异常。即,需要检测电池系统整体中的做出与大多数2次电池单元不同的动作的极少数的2次电池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背景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的发明。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异常预兆检测方法:通过一类支持向量机运算由多个传感器对处于正常运转状态的被检测装置测量出的多个正常状态的传感器信息,抽出例外的传感器信息的组合来检测异常预兆。一类支持向量机例如也公开在非专利文献1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5154号公报(3页8~11行、图2)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赤穗昭太郎著,《カーネル多変量解析》,106~111页,岩波书店,2008年11月27日
发明内容
考虑将专利文献1的方法应用于包括许多设备的系统(例如包括多个2次电池单元的电池系统)。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即使针对某个设备检测到例外的传感器值,也无法区分由该设备自身的异常引起的传感器值的异常和由该设备以外的原因引起的传感器值的异常。因此,检测设备的异常的精度有可能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以往相比更高精度地检测设备的异常的异常检测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这样的异常检测装置的异常检测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异常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多个设备中的异常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分类电路,从所述多个设备的各个设备获取包括向该设备输入的至少1个输入值和从该设备输出的至少1个输出值的该设备的第1测量值,使用预先确定的多变量解析方法将从所述多个设备获取到的多个第1测量值分别分类为作为正常值的第1测量值和作为偏离值的第1测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84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过流体控制的多位置旋转致动器
- 下一篇:保护元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