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微生物的检查试剂盒、微生物检查用微阵列、霉菌检测用载体、霉菌的检测方法、以及霉菌检测用试剂盒在审
| 申请号: | 201680035264.8 | 申请日: | 2016-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3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 发明(设计)人: | 一色淳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12Q1/686 | 分类号: | C12Q1/686;C12M1/34;C12N15/09;G01N33/53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葛凡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检查 方法 试剂盒 阵列 霉菌 检测 载体 以及 | ||
1.一种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植物组织或土壤、水、或其他的环境中采集试样、从所述试样中所含的微生物组中提取DNA、使用提取出的DNA进行PCR、基于所得的扩增产物来判定所述试样中的微生物的有无,
所述检查方法使用以根肿菌属菌的DNA中的β-微管蛋白基因作为利用PCR的扩增的标靶的由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组成的第一引物组、和所述提取出的DNA进行PCR,基于所得的扩增产物,来判定所述试样中的根肿菌属菌的有无,所述正向引物包含序列编号1~3所示的碱基序列的至少任意一个,所述反向引物包含序列编号4、5所示的碱基序列的至少任意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第一扩增产物与固定化有第一探针的微阵列接触,所述第一探针与使用根肿菌属菌的DNA和所述第一引物组利用PCR得到的所述第一扩增产物互补地结合,且包含序列编号12所示的碱基序列及其互补序列的至少任意一个,
检测与所述第一探针互补地结合了的所述第一扩增产物的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根肿菌属菌、腐霉属菌、以及疫霉属菌的DNA中的β-微管蛋白基因作为利用PCR的扩增的标靶,基于使用所述第一引物组和所述提取出的DNA进行PCR所得的扩增产物,同时地判定所述试样中的根肿菌属菌、腐霉属菌、以及疫霉属菌的有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第二扩增产物与固定化有第二探针的微阵列接触,所述第二探针与使用腐霉属菌的DNA和所述第一引物组利用PCR得到的所述第二扩增产物互补地结合,且包含序列编号13或14所示的碱基序列及它们的互补序列的至少任意一个,
检测与所述第二探针互补地结合了的所述第二扩增产物的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第三扩增产物与固定化有第三探针的微阵列接触,所述第三探针与使用疫霉属菌的DNA和所述第一引物组利用PCR得到的所述第三扩增产物互补地结合,包含序列编号15或16所示的碱基序列的至少任意一个,
检测与所述第三探针互补地结合了的所述第三扩增产物的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第四扩增产物与固定化有第四探针的微阵列接触,所述第四探针与使用根肿菌属菌、腐霉属菌、疫霉属菌、以及其他的微生物的至少任意一种的DNA和所述第一引物组利用PCR得到的第四扩增产物互补地结合,且包含序列编号17所示的碱基序列及其互补序列的至少任意一个,
检测与所述第四探针互补地结合了的所述第四扩增产物的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使用以根肿菌属菌的DNA中的rDNA基因ITS区作为利用PCR的扩增的标靶的由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组成的第二引物组、和所述提取出的DNA进行PCR所得的扩增产物,来判定所述试样中的根肿菌属菌的有无,所述正向引物包含序列编号6所示的碱基序列,所述反向引物包含序列编号9所示的碱基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第五扩增产物与固定化有第五探针的微阵列接触,所述第五探针与使用根肿菌属菌的DNA和所述第二引物组利用PCR得到的所述第五扩增产物互补地结合,且包含序列编号18所示的碱基序列及其互补序列的至少任意一个,
检测与所述第五探针互补地结合了的所述第五扩增产物的标记。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使用以腐霉属菌的DNA中的rDNA基因ITS区作为利用PCR的扩增的标靶的由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组成的第三引物组、和所述提取出的DNA进行PCR所得的扩增产物,来判定所述试样中的腐霉属菌的有无,所述正向引物包含序列编号7或8所示的碱基序列的至少任意一个,所述反向引物包含序列编号10所示的碱基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未经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526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孔电极及分析化学物质的方法
- 下一篇:多处理器流水线架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