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分散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21856.4 | 申请日: | 2016-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88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P.纳扎兰;R.格茨曼;T.黑贝施特赖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83/00 | 分类号: | C08F283/00;C08F220/14;C08F220/18;C08F212/08;C09D151/0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维升;万雪松 |
| 地址: | 德国勒***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 散体 | ||
1.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分散体,其通过包含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的组分A)至少在包含水和聚氨酯树脂的组分B)存在下的自由基聚合可得,所述聚氨酯树脂通过如下构成组分的反应可得:
I)包含至少一种具有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异氰酸酯基团的脂族、脂环族、芳脂族和/或芳族化合物的构成组分,
II)包含至少一种平均分子量为500至3000g/mol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的构成组分,
III)包含至少一种具有至少一个OH-或NH-官能团并含有羧基和/或羧酸根基团的阴离子亲水化合物的构成组分,
IV)包含至少一种平均分子量为≥62至≤500g/mol的多元醇和/或多胺的构成组分,以及任选的V)包含至少一种或多种一元醇和/或单胺的构成组分,
其中组分B)在构成组分I)-V)反应之后不具有脂族C-C双键和包含总共小于10重量%的聚酯多元醇和/或聚醚多元醇作为其它多元醇组分,基于组分B)的总重量计,和其中使用亲水性引发剂作为所述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和其中所述自由基聚合在不存在乳化剂的情况下进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分散体,其中基于所述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分散体的总量计,组分A)以3重量%至40重量%使用,和组分B)以97重量%至60重量%使用,并且其中将所述比率标准化,使得其即使在任选地一起使用其它组分C)的情况下也不会大于1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分散体,其中所述亲水性引发剂包含一种或多种含过硫酸根的化合物,或仅是一种或多种含过硫酸根的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分散体,其中组分A)包含至少一种取代或未取代的脂族、脂环族或芳族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分散体,其中所述构成组分I)包含至少一种脂族、脂环族、芳脂族和/或芳族的二异氰酸酯。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分散体,其中所述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至3000g/mol。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分散体,其中所述阴离子亲水化合物不含磺酸基团和磺酸根基团,和包含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丙酸盐、N-(2-氨基乙基)-2-氨基乙烷羧酸和/或N-(2-氨基乙基)-2-氨基乙酸盐。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分散体,其中所述构成组分I)-V)以如下的比率使用
10重量%至45重量%的构成组分I),
45重量%至75重量%的构成组分II),
0.1重量%至15重量%的构成组分III),
0.1重量%至5重量%的构成组分IV),和
0重量%至5重量%的构成组分V),基于所述聚氨酯树脂的总固含量计,且选择所述比率以使得它们不会大于100%。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分散体,其中所述构成组分I)由至少一种具有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异氰酸酯基团的脂族、脂环族、芳脂族和/或芳族化合物组成,
II)由至少一种平均分子量为500至3000g/mol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成,
III)由至少一种具有至少一个OH-或NH-官能团并含有羧基和/或羧酸根基团的阴离子亲水化合物组成,
IV)由至少一种平均分子量为≥62至≤500g/mol的多元醇和/或多胺组成。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分散体,其中基于所述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分散体的总量计,组分A)以5重量%至30重量%使用,和组分B)以95重量%至70重量%使用,并且其中将所述比率标准化,使得其即使在任选地一起使用其它组分C)的情况下也不会大于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2185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