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险杠横梁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06411.9 | 申请日: | 2016-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6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 发明(设计)人: | 古贺敦雄;中泽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R19/04 | 分类号: | B60R1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保险杠 横梁 | ||
保险杠横梁(1)具备第1构件(2)、第2构件(3)以及内板(4)。第1构件(2)包括顶板部(5)、两个纵壁部(6)以及两个凸缘部(7a、7b)。两个纵壁部(6)与顶板部(5)的两侧部(5a、5b)分别相连。两个凸缘部(7a、7b)与两个纵壁部(6)分别相连。第2构件(3)呈板状,接合于第1构件(2)的两个凸缘部(7a、7b),使至少两个凸缘部(7a、7b)彼此之间封闭。内板(4)接合于第1构件(2)的两个纵壁部(6),与第2构件(3)大致平行地配置于由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形成的空间内。在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中,第2构件(3)朝向车辆的外侧地配置。这样的保险杠横梁的能量吸收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保险杠横梁。进一步详细而言涉及汽车用的保险杠横梁。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保险杠的内侧设置有保险杠横梁。其目的在于,使保险杠横梁承载碰撞时的碰撞载荷,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于汽车等而言,在前部碰撞时会产生较大的能量。另一方面,近年来,出于CO2的削减和燃料经济性的提高的观点考虑,要求使保险杠横梁轻量化。为了实现保险杠横梁的轻量化,需要在减薄保险杠横梁的板厚的同时提高保险杠横梁的强度。
为了提高保险杠横梁的强度,存在利用加强构件进行了加强的保险杠横梁(例如:日本特开平7-309184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28988号公报(专利文献2)和日本特开平6-171441号公报(专利文献3))。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保险杠横梁中,在由接合起来的多个构件形成的箱形的空间内配置有加强构件。加强构件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由此,与以往的保险杠横梁相比,保险杠横梁的强度相等、且能够实现轻量化和低成本。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保险杠横梁形成箱形截面,在该箱形截面的内侧具有加强构件。加强构件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因而,在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施加了载荷时,上壁部和下壁部的向外侧的变形受到抑制。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内容:由此,保险杠横梁的强度提高。
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保险杠横梁将帽形的冲压成形品组合而形成箱形的截面,在其内部空间具有加强构件。加强构件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内容:由此,保险杠横梁的强度提高,且保险杠横梁的变形受到抑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091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32898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1714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保险杠横梁中,在从车辆的侧面侧观察到的截面中,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配置有加强构件。因此,在碰撞载荷施加到保险杠横梁时,加强构件难以抑制上下的壁部的压曲。因而,难以使保险杠横梁进一步高强度化。
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的保险杠横梁中,在从车辆的侧面侧观察到的截面中,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配置有加强构件,因此,上下的壁部的变形受到抑制。其结果,可预见对壁部的压曲进行抑制的效果。不过,碰撞载荷被施加的面易于变形,因此,保险杠横梁的能量吸收效率的提高受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吸收效率较高的车辆用保险杠横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64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