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塑膜上料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54798.8 | 申请日: | 2016-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7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 发明(设计)人: | 丁强;徐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聚能动力电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51/10 | 分类号: | B29C51/10;B29C51/26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2106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塑膜上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塑膜上料结构。
背景技术
吸塑机是将加热塑化的 PVC、PE、PP、PET、HIPS 等热塑性塑料卷材吸制成各种形状的高级包装装璜盒、框等产品的机器。现有的吸塑机,将套在辊轴上的卷状原料上在吸塑机的料架上时,均采用人工上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工作效率低,同时,套在辊轴上的卷状原料在上料时存在晃动移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吸塑膜上料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塑膜上料结构,包括料架、设置在料架下部的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与料架转动连接的转轴,转轴前侧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上料板,转轴后侧设置有气缸,气缸的气缸杆与上料板相连接,气缸底部与料架铰接,上料板后端部与转轴相连接,上料板前部设置有槽口,料架上部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放料槽,上料板内侧面设置有限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板包括水平部,与水平部相垂直的竖直部,竖直部与气缸杆相连接,水平部后端部与转轴相连接,水平部前部设置有凸部,竖直部前侧面经一斜杆与水平部相连接,斜杆位于凸部后侧,槽口设置在斜杆与凸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气缸、限位板,限位板设在上料板内侧面,限位气缸固定在上料板外侧面,限位气缸的气缸杆贯穿上料板后与限位板相连接,气缸杆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导柱,导柱一端与限位板相连接,另一端贯穿上料板。
进一步的,所述斜杆与水平部之间的夹角为45度。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两端经轴承座与料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料架上设置有气缸座,气缸底部与气缸座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高了上料效率,同时可有效防止套在辊轴上的卷状原料在上料时存在晃动移位。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架;2-气缸座;3-气缸;4-放料槽;5-轴承座;6-转轴;7-上料板;701-水平部;702-竖直部;703-斜杆;704-槽口;705-凸部;8-限位机构;801-限位板;802-限位气缸;803-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吸塑膜上料结构,包括料架1、设置在料架1下部的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与料架1转动连接的转轴6,转轴6前侧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上料板7,转轴6后侧设置有气缸3,气缸3的气缸杆与上料板7相连接,气缸3底部与料架4铰接,上料板7后端部与转轴6相连接,上料板7前部设置有槽口704,料架1上部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放料槽4,上料板7处于竖直状态时,槽口704位于放料槽4前侧斜上方,上料板7内侧面设置有限位机构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板7包括水平部701,与水平部701相垂直的竖直部702,竖直部702与气缸杆相连接,水平部701后端部与转轴6相连接,水平部701前部设置有凸部705,竖直部702前侧面经一斜杆703与水平部701相连接,斜杆703位于凸部705后侧,槽口704设置在斜杆703与凸部705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8包括限位气缸802、限位板801,限位板801设在上料板7内侧面,限位气缸802固定在上料板7外侧面,限位气缸802的气缸杆贯穿上料板7后与限位板801相连接,气缸杆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导柱803,导柱803一端与限位板801相连接,另一端贯穿上料板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杆703与水平部701之间的夹角为45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6的两端经轴承座5与料架1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料架1上设置有气缸座2,气缸3底部与气缸座2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将带有卷状原料的辊轴两端放置在槽口704内,限位气缸802驱动限位板801向内移动顶住卷状原料,随后,气缸3的气缸杆收缩,上料板7转动并带着卷状原料向上移动,直到卷状原料的辊轴在重力的左右下由斜杆703滑动至放料槽4内,此时,限位气缸802驱动限位板801向外移动复位,气缸3的气缸杆伸展,带动上料板7复位,等待进行下一次的上料。
上列为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聚能动力电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德聚能动力电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47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气管防爆阀
- 下一篇:偏心齿轮齿圈式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