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16422.8 | 申请日: | 2016-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2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康玉;林久标;钱木;罗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箱。
背景技术
随着乘用电动汽车的发展,大续航里程、安全可靠的新能源汽车日益成为人们的期待。电池包的安全性能是技术开发的最重要指标。目前电池包的箱体结构都是采用钣金冲压件,为了减轻电池包的重量提高成组效率,使用较薄的整体板材形成箱体,导致整个电池包的箱体模态、刚度及强度不足,从而使整个电池包的箱体无法满足机械强度要求。此外,电池包的箱体缺少防撞及抗挤压结构,在整车发生碰撞及挤压的情况下,极易挤压到电池包的箱体的内部结构,从而产生二次安全事故。
目前为了提高整个电池包的箱体的模态、刚度及强度,常采用以下手段:1.电池包的箱体的外部结构使用较厚的板材,使整个电池包的箱体的模态、刚度及强度有一定提高,但是会大大增加电池包的重量;2.设计额外的碰撞及挤压防护结构,这种防护结构采用钣金冲压件,若要满足防碰撞及挤压要求则需要截面较大的结构,因此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通常这个空间要求是不能满足;3.通常电池包的箱体与整车的安装结构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然而电池包的箱体与整车的安装结构和防护结构是独立的,因此没有充分地发挥结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其不仅能够提供碰撞和挤压结构,而且充分发挥了结构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箱,电池箱包括:下箱体;盖体,与下箱体密封固定连接;电池箱还包括:外支架,位于下箱体的下方并固定于下箱体;加强体,位于外支架和下箱体之间且至少与外支架和下箱体中的其中一个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中,外支架和加强体一起形成防碰撞和挤压结构,且外支架还能用于提供与安装电池箱的机械(例如整车的车身)的连接,从而不仅提供了防碰撞和挤压结构,而且充分发挥了外支架和加强体的结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池箱的外支架和加强体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的沿A-A线作出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的组装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装载在整车上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沿C-C线作出的圆圈部分的剖视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下箱体4加强体
2盖体41加强体用梁
3外支架Ph位置
31外支架用梁 5连接件
32搭接件 B车身
33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
参照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包括:下箱体1;盖体2,与下箱体1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电池箱还包括:外支架3,位于下箱体1的下方并固定于下箱体1;加强体4,位于外支架3和下箱体1之间且至少与外支架3和下箱体1中的其中一个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中,外支架3和加强体4一起形成防碰撞和挤压结构,且外支架3还能用于提供与安装电池箱的机械(例如整车的车身B)的连接,从而不仅提供了防碰撞和挤压结构,而且充分发挥了外支架3和加强体4的结构性能。
出于前后左右的水平方向上防碰撞和挤压的考虑,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外支架3围绕下箱体1的整个外周设置。由此,可以实现在下箱体1的整个外周上的防碰撞和挤压。
外支架3由多个外支架用梁31固定连接形成。各外支架用梁31为冲压钣金件。
参照图1和图2,支架3还包括:搭接件32,将相邻两个外支架用梁31固定连接。
出于前后左右的水平方向上的仅部分防碰撞和挤压的考虑,在另一实施例中,外支架3沿下箱体1的整个外周的一部分设置。由此,可以实现在下箱体1的部分外周上的有针对性的防碰撞和挤压。
为了实现外支架3与下箱体1的固定,外支架3通过焊接固定于下箱体1,同时还可提供对下箱体1的支撑。
为了实现外支架3与整车的车身B的固定,如图6和图7所示,外支架3设置有连接孔33,电池箱还包括:连接件5,与外支架3上设置的连接孔33配合,以将外支架3与整车的车身B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连接孔33可以为螺纹孔,连接件5可以为螺栓、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64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凳子
- 下一篇:网络侧设备及其通信控制方法、物联网设备及其通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