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节照射角度与光照状态的隧道灯以及隧道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16205.9 | 申请日: | 2016-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2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 发明(设计)人: | 尹志勇;夏兵;邱金龙;段傲文;黎忠刚;王芳;杨袖菊;门颖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02;F21V23/00;F21V23/02;F21V23/04;H05B33/08;F21W131/101;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1 | 代理人: | 路宁 |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照射 角度 光照 状态 隧道 以及 系统 | ||
1.一种可调节照射角度与光照状态的隧道灯,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柱(12)、齿条(13)、齿轮(14)、灯具框架(15)、隧道灯(16)、调节杆(18);
连接柱(12)一端固定在隧道顶部,连接柱(12)另一端连接灯具框架(15)一端,隧道灯(16)背板中部与灯具框架(15)另一端铰接(17),隧道灯(16)下沿连接调节杆(18)一端,调节杆(18)另一端连接齿轮(14),齿轮(14)与连接柱(12)上的齿条(13)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照射角度与光照状态的隧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框架(15)为“U”型结构,在“U”型结构底部固定连接柱(12),在“U”型结构两个端点上的每个端点铰接(17)隧道灯(16),两个隧道灯(16)通过联动杆(20)连接,调节杆(18)和联动杆(20)通过联动轴(1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照射角度与光照状态的隧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2)为中空设置,连接柱(12)的齿条(13)方向间隔若干齿设置刻度孔,调节杆(18)到达相应的刻度孔,从而带动隧道灯(16)向一定角度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照射角度与光照状态的隧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孔在连接柱(12)内部设置圆形金属桶(21),在圆形金属桶(21)中安装固定齿(22),运转齿轮(23),运转电机(24)、滑动齿条(25),
固定齿(22)末端安装滑动齿条(25),运转齿轮(23)通过运转电机(24)带动,运转齿轮(23)与滑动齿条(25)啮合,运转齿轮(23)和运转电机(24)固定在圆形金属桶(21)内部,固定齿(22)在圆形金属桶(21)中伸出经过刻度孔后,到达齿条(13)对应刻度孔相应的两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照射角度与光照状态的隧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13)安装在连接柱(12)一侧,连接柱(12)另一侧为凹槽形状,该凹槽形状沿连接柱(12)形成滑道,穿钉(26)沿齿轮(14)轴向穿过齿轮(14)圆心,穿钉(26)两侧设置护板(27),护板(27)在连接柱(12)另一侧形成弯曲部(28),该弯曲部(28)套装在连接柱(12)另一侧,护板(27)沿滑道往复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照射角度与光照状态的隧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灯(16)为拱形,与隧道的断面弧度相当。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的可调节照射角度与光照状态的隧道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亮度传感器、中央控制器、驱动控制模块、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
亮度传感器信号发送端连接中央处理器信号接收端,信号发射器发射红外信号检测车辆行驶速度,信号接收器接收发射器发射的信号,信号接收器信号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器信号输入端,中央控制器信号输出端连接驱动控制模块信号接收端,驱动控制模块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隧道灯信号接收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节照射角度与光照状态的隧道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模块包括:
供电端连接分别连接保险丝(F1)和由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形成的整流器一端,整流器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八电阻一端和第七电阻一端,第八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一端和第三电容一端,第七电阻一端还连接第五电容一端,第七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五电容另一端和第四电阻一端,第四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驱动控制器电压端和第一整流二极管负极,第一整流二极管正极接地,第七电阻另一端还分别连接第四电容一端和第五二极管负极,第四电容另一端接地,第五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六二极管负极和第一电容一端,第五二极管负极还连接第八二极管负极,第八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七二极管负极和第六电容一端,第七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六二极管正极和第四电容另一端,第一电容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漏极,第一三极管漏极分别连接第三三极管漏极和第二电容一端,第二电容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栅极连接驱动控制器高电平输出端,第一三极管源极分别连接第一电容另一端和驱动控制器低电平电压端,第二三极管栅极连接驱动控制器低电平输出端,第二三极管源极接地,第三三极管漏极连接第二电容一端,第三三极管栅极连接驱动控制器高电平输出端,第三三极管源极连接第四三极管漏极,第四三极管栅极连接驱动控制器低电平输出端,第四三极管源极接地,第三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一端,第三电阻另一端连接驱动控制器信号输入端,第三电阻一端还连接第一电阻一端,第一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一端和接地,第二电阻另一端连接驱动控制器数字通信端,第六电容另一端连接LED调节器输入端,中央控制器脉宽调制端连接LED调节器PWM输入端,LED调节器反馈端分别连接第五电阻一端和第十二发光二极管负极,第五电阻另一端接地,第十二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第十一发光二极管负极,第十一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第十发光二极管负极,第十发光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九二极管负极和第七电容一端,第七电容另一端接地,第九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一电感一端和第五三极管漏极,第五三极管源极接地,第五三极管栅极连接LED调节器电荷负极电容信号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620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异型并沟线夹
- 下一篇:一种短路接地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