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色织物组织的自动识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04021.0 | 申请日: | 2016-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2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 发明(设计)人: | 辛斌杰;张瑞;章国红;孟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T7/13;G06T7/187;G06T7/9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3 | 代理人: | 刘朵朵 |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物组织 自动识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色织物组织的自动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织物组织是机织物的重要规格参数,对织物和服装的外观及物理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织物组织的识别因此也是纺织产品质量检测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测量织物组织的识别方法是专业检测人员在密度镜的帮助下,通过肉眼观察分析完成。用密度镜测量织物密度虽然简单实用,但存在检测时间长、效率低的缺点,还易受到检测人员的熟练度和个人主观感觉的影响。随着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纺织邻域的研究人员开始将计算机技术逐步应用于纺织品质量检测,其中就包括用数字化方法自动识别织物组织。
织物组织的自动识别,多是基于单面织物图像研究,然而,由于机织物是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经纬纱线在织物的一面呈现周期性沉浮,所以仅仅从织物单面图像很难准确识别织物的组织与颜色信息。从而影响织物组织识别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色织物组织的自动识别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利用织物单面图像难以准确识别色织物的组织与颜色信息,影响织物组织识别准确性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色织物组织的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互相垂直的镜面,所述两块镜面中间设置有色织物,在镜面成像的一侧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和标准光源,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在平面与镜面所呈色织物的虚像所在平面平行,并且图像采集装置的中心点高度与色织物高度一致,所述标准光源对称设置于色织物所在平面的上下两侧,位于镜面对侧,所述色织物边缘通过样本夹具固定,暴露出的色织物在标准光源照射下,通过色织物上下两侧的镜面进行成像后,被图像采集装置采集。
进一步,所述样本夹具为两层结构的平面框,所述色织物夹在样本夹具平面框之间,通过平面框中部的空心区域暴露出色织物。
进一步,所述标准光源与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所述色织物水平设置,所述镜面大小一致,对称设置于色织物两侧,并且上下两侧的镜面均与色织物呈45°夹角。
进一步,所述样本夹具中色织物四周设置有校准色块,使采集到的色织物颜色更接近真实颜色,减少采集图像的色差。
进一步,所述校准色块采用24色校准色块。
进一步,所述样本夹具中色织物四周设置有对位匹配点,实现对色织物的定位。
进一步,所述样本夹具两层结构的平面框之间设置有矩形磁条,实现对色织物的固定。
进一步,所述标准光源、镜面、图像采集装置和色织物设置于封闭暗箱内部,以避免外界光源干扰。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色织物组织的自动识别装置:包括光源和两块互相垂直的镜面,所述色织物设置于两块镜面之间,与两个镜面均呈45°夹角,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色织物所在平面,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数据处理器连接,所述光源包括两个标准光源,所述两个标准光源对称设置于色织物上下两侧,与镜面相对。实现了色织物双面图像相匹配的采集,利用色织物双面图像通过处理得出色织物的组织与颜色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利用织物单面图像难以准确识别织物的组织与颜色信息,影响织物组织识别的准确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织物双面图像采集系统示意图;
图2为样本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样本夹具校准色块结构图;
图4为色织物组织自动识别流程图;
图5为组织点属性识别分类坐标系;
图6为纬组织点分类示意图;
图7为经组织点分类示意图;
图8为平纹织物组织点分类结果图;
图9为平纹织物组织自动识别出的组织图;
图10为平纹织物组织点的矩阵叠加示意图;
图11为人工测量图;
图12为自动测量图;
其中:1-封闭暗箱,2-镜面,3-样本夹具,4-标准光源,5-图像采集装置,6-视窗,7-支架,8-光源控制器,9-滑槽,10-计算机,11-夹具框架,12-滑动边框,13-对位匹配点,14-转轴,15-矩形窗口,16-矩形磁条,17-色织物,18-校准色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40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