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器中使用的换热板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60966.7 | 申请日: | 2016-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0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见金节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F3/04 | 分类号: | F28F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徐杨松 |
| 地址: | 430011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使用 换热板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交换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中使用的换热板片。
背景技术
换热器(heat 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目前常见的为板式换热器,传统的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换热效率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热器中使用的换热板片,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换热器中使用的换热板片,包括板片;板片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多条半波螺管形流道,板片上端面所开设有的半波螺管形流道使得板片下端面形成半波螺管形的外凸结构;每条半波螺管形流道的两端分别对应的贯穿板片前后两端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板片的一个端面上开设半波螺管形流道,并使得相对的端面形成半波螺管形的外凸结构,在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时,增大了接触面积,以及接触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加工成本低,结构简单,而且还能克服现有波螺管加工难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板片上端面的两端中至少一端开设有与该端每条半波螺管形流道相连通的集流腔。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流体的引入和导出。
进一步,集流腔包括底壁、左侧壁和右侧壁。
进一步,左侧壁的端部和右侧壁的端部分别朝着其相对侧壁的方向弯折延伸,成为前侧壁的左部和右部。
进一步,左部与左侧壁之间设有导流角;右部与右侧壁之间设有导流角。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对进入到集流腔内的气流进行导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器中使用的换热板片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板片,110、半波螺管形流道,120、外凸结构,130、集流腔,131、底壁,1311、第一基部,1312、第二基部,1313、第三基部,132、左侧壁,1321、左部,1322、第一过渡侧壁,133、右侧壁,1331、右部,1332、第二过渡侧壁,140、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换热器中使用的换热板片,包括板片1,其中,板片1优选为等宽的板材;板片1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多条半波螺管形流道110,板片1上端面所开设有的半波螺管形流道110使得板片1下端面形成半波螺管形的外凸结构120,其中,板片1上半波螺管形流道110的设置方式可以是冲压、也可以是其他方式;每条半波螺管形流道110的两端分别对应的贯穿板片1前后两端的端面。
如图1所示,还可以对所述的一种换热器中使用的换热板片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具体如下:
板片1上端面的两端中至少一端开设有与该端每条半波螺管形流道110相连通的集流腔130,在本实施例中,集流腔130的开设有方式与半波螺管形流道110的开设方式相同。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是选择在板片1的一端冲压集流腔130,还是在板片1的两端均冲压集流腔130,需要根据运用时的实际需要进行确定。此外,所冲压的集流腔130的最大宽度不超过板片1该处的宽度。
如图3所示,集流腔130的具体组成为:
集流腔130包括底壁131、左侧壁132和右侧壁133,顶部敞开。
进一步的,左侧壁132的端部和右侧壁133的端部分别朝着其相对侧壁的方向弯折延伸,成为前侧壁的左部1321和右部1331,而且左部1321与左侧壁132之间设有导流角,右部1331与右侧壁133之间设有导流角。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壁131包括竖直向下的第一基部1311、倾斜向上的第二基部1312、水平的第三基部1313,其中,第一基部1311向下突伸的长度大于外凸结构120的外凸高度;第二基部13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基部1311和第三基部1313弯折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见金节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见金节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09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频段天线及通讯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鳍片散热器分段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