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带侧孔的血管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58115.9 | 申请日: | 2016-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1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 发明(设计)人: | 高不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不郎 |
| 主分类号: | A61F2/07 | 分类号: | A61F2/07;A61F2/95;A61B17/12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00 | 代理人: | 赵婧 |
| 地址: | 050011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动脉 分叉 动脉瘤 带侧孔 血管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带侧孔的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管壁局部薄弱而发生的一种永久性膨胀性疾病。脑动脉瘤属于周围动脉瘤,是指脑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张产生的瘤样突起,突起的动脉瘤瘤壁在血流的不断冲击下逐渐变薄并最终破裂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病急、症状重、无明显先兆,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脑动脉瘤的治疗主要分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但外科手术夹闭创伤大、并发症多、手术以及恢复时间都很长,不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随着微创性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脑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也逐渐成为脑动脉瘤治疗的主导技术。
脑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主要是使用可解脱弹簧圈通过微导管植入动脉瘤内进行栓塞,使得动脉瘤腔内形成血栓而闭合并达到解剖治愈。对于位于动脉分叉处的宽颈动脉瘤而言,单纯弹簧圈不容易栓塞,往往需要支架辅助栓塞;这时,需要分别置入两个支架进入血管的两个主要分支内,才能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共有三步:第一步,置入第一个支架;第二步,交叉置入第二个支架;第三步,将微导管通过交叉置入的两个支架放入动脉瘤内进行弹簧圈栓塞。这样的步骤操作比较繁琐,支架对血管的影响范围也广,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分支血管管壁增生、狭窄甚至闭塞;在置入操作时,复杂的操作也可能引发血栓形成,造成不必要的栓塞并发症。另外,如果只植入一个支架,又不能很好地封闭动脉瘤口部、进行安全治疗。中国专利ZL201520538028.0和ZL201520538205.5揭示了用于治疗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血管支架和顶端覆膜支架的治疗原理,但支架远端两侧的网条对进入分支血管的血流起着一定的阻挡作用,不利于血液顺利进入分支,并易于导致分支入口处的网条上形成血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带侧孔的血管支架,便于放置和治疗分叉处动脉瘤,有利于血液顺利进入分支血管,消除支架网条对血液的阻挡作用,降低血栓在网条上形成的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带侧孔的血管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为圆管形网状结构,所述支架主体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近端开放,远端为闭合结构,所述靠近远端的支架主体两侧各设置一个便于血液通过的侧孔。
进一步的,所述远端为网条构成的网状封闭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网条构成的网格大小为1毫米-3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远端为覆膜闭合结构,覆膜中心设置有覆膜中心孔。
进一步的,所述覆膜为生物相容性膜。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相容性膜为聚四氟乙烯膜。
进一步的,所述远端为网条和覆膜共同组成的封闭结构,所述网条位于覆膜的上端或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近端和远端分别设置有金属标记物。
进一步的,所述远端向外扩张呈扩口形。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主体为自弹式或球膨式。
本实用新型中用于血管分叉处动脉瘤带侧孔的血管支架主体为钛丝、钨丝、镍钛合金丝、钽丝、不锈钢丝、金合金丝的任一种或两种组成的复合材料。也可选择可吸收材料或医用材料,如:聚碳酸酯、聚酸酐共聚物、凝胶或镁合金。
本实用新型血管支架与导引导丝、输送微导管、输送杆、导引导管配合使用,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血管支架主体具有收缩性,释放状态下外形为网状圆筒形,与动脉瘤处的脑动脉血管内壁相适配,输送状态下收缩固定于微导管内,并在导引导丝的导引下经导引导管输送至动脉分叉的动脉瘤处,释放用于治疗动脉瘤。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
(1)支架主体与动脉血管内壁相适配,远端可以向外扩张呈扩口形,在分叉处增大对血管的附着力,防止支架脱落,并很好地封堵动脉瘤的口部。
(2)支架远端为网状闭合结构可直接封闭于动脉瘤口部,这优于交叉植入两个支架治疗分叉部脑动脉瘤,使弹簧圈栓塞治疗更加简便。如果支架远端为膜状闭合结构,则可直接封闭动脉瘤口部,无需植入弹簧圈,更加简化步骤。
(3)支架远端两侧各有一个侧孔,便于血流的通过,消除了支架网条的阻挡作用,降低了网条引起血栓形成的风险。
(4)近端开放,使得血液可以正常通过支架进入远端分支血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不郎,未经高不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581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折叠便携键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自由调节的计算机用输入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