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铁应急自救及逃生模拟体验培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76200.0 | 申请日: | 2016-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2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娇;徐连龙;徐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丽应急安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应急 自救 逃生 模拟 体验 培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验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应急自救及逃生模拟体验培训系统。
背景技术
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的不断扩展使地铁建设快速发展,地铁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若在地铁这种封闭系统中发生事故,乘客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自救,才能脱离危险,若缺乏专业的安全自救知识和必要的应急逃生训练,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地铁应急自救体验培训系统,但大多只停留在认识培训阶段,缺少必要的实际操作训练,并且培训模块单一,缺乏连贯性。通常,在地铁逃生模拟体验培训中,人们只将注意力放在体验本身,而不注重实际的培训效果,没有一个客观考量体验培训效果的方法。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能够提供全面系统的地铁应急安全自救及逃生模拟体验的培训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铁应急自救及逃生模拟体验培训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铁应急自救及逃生模拟体验培训系统,包括参观区、应急逃生区和疏散演练区,所述参观区的前方设有参观区入口,参观区墙面上设有历史影像演播屏,参观区内还设有若干陈列架,所述应急逃生区位于所述参观区的左方并由第一通道连通,应急逃生区设有通风系统,所述应急逃生区包括列车和站台,所述列车固定安装在站台一侧,列车与站台之间通过站台边缘的隔离门相隔,隔离门与列车一侧的车门相对,所述站台上设有隔离门应急开关,转动隔离门应急开关可手动推开相应隔离门,站台中部对应设有灭火器和烟雾发生器,所述列车设有车窗,所述车窗一侧设有安全锤,车窗一侧还设有紧急通话装置,所述车门一侧固定设有车门应急开关,转动车门应急开关可手动推开车门,应急逃生区设有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车门、隔离门和烟雾发生器通过自动控制系统预先设定的程序依次动作,所述站台右侧设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外部站台一侧摆放有防毒面具;
所述疏散演练区左侧通过第二通道与应急逃生区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右侧为疏散演练入口,疏散演练区通道尾端设有疏散演练出口,疏散演练区入口附近的通道一侧设有模拟式应急电梯,疏散演练区还设有电子考评系统,该系统包括情景模拟显示屏、应急照明灯、应急指示灯、实时监控摄像头、红外探测器和评分器,与上述设备相连的电子考评系统可自动统计并计算考评成绩,并将演练成绩实时显示在所述评分器屏幕上。
进一步:所述车窗的材质为与钢化玻璃强度相近的脆性安全透明塑料,车窗整体可更换。
进一步:所述疏散演练区为封闭迷宫式通道,通道两侧均设有防护充气装置,且通道内存在狭窄处、宽阔处和转弯处,所述情景模拟显示屏固定安装在宽阔处墙壁中间位置,所述应急照明灯固定安装在宽阔处和转弯处的墙壁上方,所述应急指示灯分散设于通道的各个转弯处下方并指明疏散逃生方向,所述红外探测器安装在宽阔处和转弯处的墙壁上且距离地面高度一米,所述实时监控摄像头固定安装在流量较大的通道区域,所述评分器设在疏散演练出口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利用设有的参观区、应急逃生区和疏散演练区对体验者进行连贯系统的高效体验培训;在参观区可使体验者对历史地铁灾难产生深刻认识,并通过场景再现使体验者学习一些必备自救知识,为下一模块学习做准备;在应急逃生区,体验者可以实际学习地铁应急自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在疏散演练区,成组的体验者可以依次进入通道,按照预定要求沿通道进行模拟疏散演练,离开通道后,评分器会对体验者进行直观的考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应急逃生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地铁应急自救及逃生模拟体验培训系统,包括参观区1、应急逃生区2和疏散演练区3,所述参观区1的前方设有参观区入口11,参观区1墙面上设有历史影像演播屏12,参观区1内还设有若干陈列架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丽应急安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丽应急安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762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集群通信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作战单元损毁模拟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