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装入集装箱码放的专用支杠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30711.9 | 申请日: | 2016-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0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港兴东物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22 | 分类号: | B66C1/2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装入 集装箱 码放 专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装入集装箱码放的专用支杠。
背景技术
一般小汽车装20尺集装箱,一部可以直接开进去,把轮子绑在集装箱加固环上固定就可以了。用于专门运输小汽车的集装箱还可以设置支架,在支架上可以再架一层,装两部汽车。若选用40尺集装箱,只运输两辆汽车则成本太高,货主一般要求放置3-4辆车。装箱必须使用起重工具在集装箱中吊装汽车,调整汽车摆位,才能将汽车逐台放到支架上,满足货主运输3-4辆车的要求。在装箱过程中采用手拉葫芦借助集装箱中的加固环顺时针拽动手动链条和手链轮转动,使车辆上升。实际操作中,由于集装箱上加固环的位置不能正对车辆的轮心处,所以常常造成手拉葫芦不能正对挂放位置,造成汽车不能顺利入位,需要费很多工时进行微调,货场亟待解决汽车装箱浪费工时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装入集装箱码放的专用支杠,可以适应集装箱上加固环的不同位置,在汽车装箱的过程中,克服了集装箱上加固环的位置不精确而造成汽车装箱尺寸偏差带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装入集装箱码放的专用支杠,其特征是:包括支杠主体和吊装板,所述支杠主体采用圆形无缝钢管,所述支杠主体上方两侧与垂直焊接有吊装板,所述吊装板上均布有吊装孔;所述支杠主体下方垂直焊接有加强筋板,加强筋板焊接位置置于两块吊装板之间;所述吊装板上的吊装孔的孔径Φ28mm、孔间距为50mm。
所述支杠主体采用无缝钢管,壁厚8mm、管径30mm。
所述加强筋板和吊装板采用A3钢板,厚度20mm、宽度50mm。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集装箱上加固环的位置随意调节手拉葫芦的起吊位置,保证手拉葫芦能够正对挂放位置,汽车可以顺利入位,提高了装箱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受力分析校核的模型图、剪力图和弯矩图。
图中:1、支杠主体,2、加强筋板,3、吊装板,4、吊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
详见附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装入集装箱码放的专用支杠,包括支杠主体1、加强筋板2和吊装板3,所述支杠主体采用圆形钢管,所述支杠主体上方两侧与垂直焊接有吊装板,所述吊装板上均布有吊装孔。所述支杠主体下方垂直焊接有加强筋板,加强筋板焊接位置置于两块吊装板之间,可以增加支杠主体的承重性能。由于手拉葫芦的上挂钩最大配合直径只能是30mm的管,所以不能以增加钢管的直径作为增大载荷的方法,因此在钢管下方焊接钢板,由于两种截面形状的材料在此情况下抗弯截面系数是累加的,所以可以达到增大载荷的目的。所述支杠主体采用无缝钢管,壁厚8mm、管径30mm。所述加强筋板和吊装板采用A3钢板,厚度20mm、宽度50mm。所述吊装板上的吊装孔4的孔径Φ28mm、孔间距为50mm,八个孔,主要目的是增加支杠的实用性,28mm的孔距减少了装卸工摘挂支杠的难度系数。本实施例的孔间距分别为 1100mm/1200mm/1300mm/1400mm。支杠主体总长1450mm,加强筋板长度850mm。
工作过程
在装箱过程中采用手拉葫芦使车辆上升。手拉葫芦适用于小型设备和货物的短距离吊运,手拉葫芦向上提升重物时,顺时针拽动手动链条、手链轮转动,下降时逆时针拽动手拉链条,制动座跟刹车片分离,棘轮在棘爪的作用下静止,五齿长轴带动起重链轮反方向运行,从而平稳下降重物。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情况集装箱上加固环的位置不能正对车辆的轮心处,由于装车尺寸要求精确,不能有多余的纵向偏差,所以常常造成手拉葫芦不能正对挂放的情况,因此设计支杠,目的在于随意调节手拉葫芦的位置,不因为集装箱上加固环的位置而影响装箱作业。
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选定合适的位置,用1.5吨弓形卡环将支杠笃定在集装箱上加固环处,然后依据车轮轮心的位置挂好手拉葫芦。待作业完成后摘下手拉葫芦和支杠。
本实施例适用于1.1-1.4m间距的集装箱内的加固环。
详见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受力分析校核
该模型可以简化为一点的简支梁,做模型图、剪力图、弯矩图如下,反支力
最大剪力
最大弯矩
由剪力公式得知,当η接近于0时,载荷无限靠近A点,最大剪力Fs的值最大,其值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港兴东物流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港兴东物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307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脉穿刺仿真练习组件
- 下一篇:升降平台挤压体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