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悬架接口的自平衡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78777.8 | 申请日: | 2016-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6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 发明(设计)人: | 马颂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酷飞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3C17/08 | 分类号: | A63C17/08;B62K1/00;B62K3/00;A63C17/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路盛律师事务所11326 | 代理人: | 刘世杰,王桂玲 |
| 地址: | 中国香港科学园科技***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悬架 接口 平衡 | ||
1.一种用于横向运载个人的自平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单元,其具有延伸的驱动轴,该驱动轴限定参考z-轴线和垂直于z-轴线的x-y平面;
动力单元,其联接到马达单元以向其提供动力;
轮子,其具有旋转轴线并适于接收马达单元,其中旋转轴线和z-轴线同心地对准;
细长板单元,其主要具有长方体形状,其侧面沿着相应的对称轴线延伸,限定参考轴线x、y和z,和假想的板重心,限定x-z平面和法向轴线y,具有凹入部,该凹入部适于对称地并与z-轴线同心地接收轮子,驱动轴在两端通过衬套装置固定到板单元上,且该板使得骑乘者能够跨过轮子沿着x-z平面站立,骑乘者的脚主要沿着x方向取向;
运动传感器,其附接到板单元;及
控制单元,其适于读取来自运动传感器的数据并选择性地控制向马达单元提供的动力,以便保持板单元的重心和骑乘者的重心之间的垂直对准,
其中在板单元和马达单元的驱动轴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悬架接口,该至少一个悬架接口具有基本上与细长板单元的x-z平面垂直的单个自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悬架接口中的每个包括气动阻尼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悬架接口中的每个包括液压阻尼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悬架接口中的每个包括干摩擦阻尼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悬架接口中的每个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阻尼器。
6.一种用于横向运载个人的自平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单元,其具有延伸的驱动轴,该驱动轴限定z-轴线;
动力单元,其联接到马达单元以向其提供动力;
轮子,其具有旋转轴线并适于接收马达单元,其中旋转轴线和z-轴线同心地对准;
细长板单元,包括第一脚踏板部分和第二脚踏板部分,其中第一脚踏板部分基本上支撑骑乘者的第一脚,而第二脚踏板部分基本上支撑骑乘者的第二脚,该板单元适于在第一脚踏板部分和第二脚踏板部分之间沿着板单元的纵向轴线接收轮子,该板单元的纵向轴线与轮子的旋转轴线基本上正交,该驱动轴在两端通过衬套装置固定到板单元上;
陀螺仪传感器,其附接到板单元;
控制单元,其适于读取来自陀螺仪传感器的数据并选择性地控制供给到马达单元的动力,以便保持板的重心和骑乘者的重心之间的垂直对准;及
至少一个悬架接口,其位于板单元和马达单元的驱动轴之间并具有与轮子的旋转轴线和细长板的纵向轴线基本上正交的单个自由度。
7.一种自平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台,其包括第一脚踏板部分和第二脚踏板部分,其中第一脚踏板部分基本上支撑骑乘者的第一脚,而第二脚踏板部分基本上支撑骑乘者的第二脚;
轮子组合件,其沿着平台的纵向轴线定位在第一脚踏板部分和第二脚踏板部分之间,该轮子组合件包括:
轮子,其具有与平台的纵向轴线基本上正交的旋转轴线;及
马达单元,其驱动轮子;
取向传感器,其检测平台的取向;
控制器,其接收来自取向传感器的数据并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控制马达单元;及
至少一个悬架接口,其位于平台和轮子组合件之间并具有与轮子的旋转轴线和平台的纵向轴线基本上正交的单个自由度,并将平台朝向停放位置偏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平衡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悬架接口中的每个包括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平衡板,其特征在于,弹簧包括螺旋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平衡板,其特征在于,弹簧包括板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平衡板,其特征在于,弹簧包括弹性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平衡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悬架接口中的每个还包括阻尼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平衡板,其特征在于,阻尼器包括气动阻尼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平衡板,其特征在于,阻尼器包括液压阻尼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酷飞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酷飞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877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