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罩壳及具有其的塑壳断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58989.X | 申请日: | 2016-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3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黄朝波;田巧;郑金宝;武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人民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71/02 | 分类号: | H01H7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周厚民 |
| 地址: | 3256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路器 预付 模块 罩壳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壳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罩壳及具有其的塑壳断路器。
背景技术
随着输配电线路改造的不断深化,预付费电能表的使用越来越普及。预付费电能表通常包括电能表、与其配套使用的塑壳断路器以及预付费模块,电能表用于对用户使用的电量进行计量,预付费模块根据电能表的计量数据进行扣费,塑壳断路器的作用在于为电能表的过载、短路等提供保护。另外,当用户的预付费不足时,预付费模块还能控制塑壳断路器断开,停止为用户供电,提醒用户及时缴费。
塑壳断路器基座上一般设有多个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部安装有动静触头,分别用于控制相应火线或零线的通断。为了满足客户需要,一般还会安装辅助触头,用于控制外接指示灯的通断,辅助触头与用于控制零线通断的动触头联动,当动静触头接触时,辅助触头控制外接指示灯接通,当动静触头分离时,辅助触头控制外接指示灯断开。辅助触头为用户可选功能,不安装也不会影响断路器正常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为确保安全,预付费电能表需要安装在电柜内部,也即,电能表、塑壳断路器和预付费模块需要安装在电柜内部,而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塑壳断路器和预付费模块是两个相对单独的产品,两者之间通过导线实现电连接,在安装时,需要先将预付费模块与塑壳断路器拼装后再固定安装在电柜内部。预付费模块与塑壳断路器拼装时,预付费模块一部分安装在塑壳断路器外部,另一部分安装在塑壳断路器内部,安装在塑壳断路器内部的这部分预付费模块,将占据原本用于控制零线通断的动静触头的安装空间,即塑壳断路器零线位置无法再安装动静触头。这会导致塑壳断路器零线与另外三相不能同时分断,不能满足产品隔离功能的要求,给使用者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塑壳断路器和预付费模块是两个单独的产品,安装过程中一部分预付费模块占用了原本用于安装用于控制零线通断的动静触头的安装空间,导致零线不能与其他相火线同时通断,不能满足产品隔离功能的要求,给使用者造成安全隐患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新的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罩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预付费模块罩壳的塑壳断路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罩壳,包括:
适于容纳安装预付费模块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上开口,以及与所述上开口相对的底壁,所述壳体适于安装在基座的用于安装辅助触头的位置上,且所述底壁与形成在所述基座上的用于安装断路器动静触头的空间相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壁的朝向所述基座的一面两侧向外延伸至与所述基座连接,中部形成用于供动触头转动的凹槽,所述动静触头分断时,所述动触头位于所述凹槽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壁的朝向所述基座的一面两侧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在所述基座上设有能够容纳安装所述第一凸起的第一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壁的朝向所述基座的一面两侧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抵靠在所述基座上,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壳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起为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为两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供连接所述预付费模块的导线穿过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上开口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壳体内壁上还设有导轨,用于供所述预付费模块插入安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轨在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多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由四个侧壁围合形成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外壳,以及安装在所述断路器外壳内部的基座,断路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基座的用于安装辅助触头位置上的罩壳,所述罩壳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罩壳,并且所述罩壳内安装有预付费模块,所述预付费模块通过导线与所述断路器连接;所述上开口被所述断路器外壳覆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罩壳及具有其的塑壳断路器,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人民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人民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589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