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水环境监测与污染源定位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21917.8 | 申请日: | 2016-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2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 发明(设计)人: | 柴利;张俊峰;杨君;罗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H04W84/18;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傅海鹏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线 传感 网络 水环境 监测 污染源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系统,具体是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水环境监测与污染源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关于水环境的监测与水中污染源的查找和定位,目前多采用人工探测、遥感技术和移动机器人探测,遥感技术观测范围有限,不能观测水下污染,移动机器人造价昂贵难于维护,人工探测周期长又很多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水环境监测与污染源定位系统,将无线传感网络的技术应用于水环境的监测与污染源定位中,实现能够实时监控水中的各项数据,对污染源的出现进行警报,并通过算法定位污染源的位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水环境监测与污染源定位系统,括传感器节点、汇集节点、管理节点和单片机,所述传感器节点为多个,每个传感器节点包括若干传感器模块,传感器节点通过Zigbee通信连接汇集节点,汇集节点通过串口通信连接服务端,服务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数据库和手机端;所述传感器节点和汇集节点内均设有单片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单片机为CC2530单片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该系统能够实时对监测水域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算法分析,对污染源进行有效定位。该系统有很强的扩展性,可以在此系统进行算法的实验和验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传感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感器节点,2-汇集节点,3-管理节点,4-单片机,5-服务端,6-数据库,7-手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水环境监测与污染源定位系统,包括传感器节点1、汇集节点2、管理节点3和单片机4,所述传感器节点1为多个,每个传感器节点1包括若干传感器模块,传感器节点1通过Zigbee通信连接汇集节点2,汇集节点2通过串口通信连接服务端5,服务端5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数据库6和手机端7;所述传感器节点1和汇集节点2内均设有单片机4。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单片机4为CC2530单片机。
将各类传感器通过串口或A/D模块与单片机相连接构成传感器节点1,以特定的方式分布于待监测水域中,获取不同时刻下水中各参数的数据。采用ZigBee协议作为传感器节点1和汇集节点2的通信方式,将汇集节点2置于传感器节点1网络中,保证能够接收各传感器节点1的数据,并在汇集节点2的串口上添加GPRS模块用于上传数据至服务器。在服务器上部署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用于对数据进行接收、存储和算法处理,并响应手机端。手机端通过socket通信技术,向服务器请求数据并展示在消息框中,并根据服务器的定位算法的结果在手机中针对传感器的各种分布场景进行污染源展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无线传感网络是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节点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组成的监测网络系统,以协作的方式感知、采集、传输和处理监测对象的信息。大量传感器节点1部署在待监测区域,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传感器节点1获取被监测区域的实时数据,将数据多跳的传输至汇集节点2,汇集节点2将数据汇总后通过互联网或卫星传输到管理节点3。用户通过管理节点3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发布监测任务以及处理监测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219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