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除尘去潮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00919.9 | 申请日: | 2016-10-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9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车国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赋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30;B08B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除尘 装置 | ||
1.一种电缆除尘去潮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架装置(2)、位于所述支架装置(2)上方的工作台(3)、设置于所述工作台(3)上的抽气装置(4)、位于所述抽气装置(4)上方的加热装置(5)、设置于所述工作台(3)上的预热装置(6)、位于所述加热装置(5)右侧的冷却装置(7)、位于所述工作台(3)上的固定装置(8)及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8)上的电缸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块(11)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11)下方的第一滚轮(12),所述预热装置(6)包括第二加热棒(61)、位于所述第二加热棒(61)上方的第一导热杆(62)、位于所述第一导热杆(62)左右两侧的第四支撑杆(64)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64)上方的第一导热板(63),所述加热装置(5)包括第二过滤网(52)、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52)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竖杆(51)、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52)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加热棒(54)、位于所述第一加热棒(54)上方的第一散热框(53);所述第一散热框(5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散热框(53)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散热框(53)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过滤网(5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热棒(54)设有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除尘去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8)包括位于所述工作台(3)上方左右两侧的第四支架(81)、位于所述第四支架(81)左侧的第三横杆(82)、位于所述第三横杆(82)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三竖杆(83)、设置于所述第三竖杆(83)下方的第三滚轮(84)、位于所述第三横杆(82)上方的第二斜杆(85)、位于所述第四支架(81)右侧的第五支架(87)、位于所述第五支架(87)上方的第三斜杆(86)、设置于所述第五支架(87)下端的第四滚轮(88)、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81)上的第四横杆(80)及位于所述第四横杆(80)上方的第四斜杆(8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除尘去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架(81)设有两个,所述第四支架(81)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81)的下端与所述工作台(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81)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支架(81)的下端设有第八凹槽(811),所述第三横杆(8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82)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架(8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除尘去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竖杆(83)设有两个,所述第三竖杆(8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83)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8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83)的下端设有第九凹槽(831),所述第三滚轮(84)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84)收容于所述第九凹槽(831)且与所述第三竖杆(83) 的下端轴转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除尘去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杆(85)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85)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横杆(8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85)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8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87)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87)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8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87)的下端设有第十凹槽(871),所述第四滚轮(88)呈圆柱体,所述第四滚轮(88)收容于所述第十凹槽(871)内且与所述第五支架(87)轴转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赋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赋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091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接触位移快速检测润滑脂锥入度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曲面电视的护屏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