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054416.2 | 申请日: | 2016-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1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 发明(设计)人: | 汤新会;刘小毛;彭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化肥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37/00 | 分类号: | F16K37/00;F16K3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电磁阀 线圈 工作 状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属于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和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阀的构成分为电气部分和机械部分,线圈是电磁阀正常工作的核心电气元件。目前,电磁阀厂商制造的隔爆型两位三通或两位五通电磁阀,因为防爆要求,都将线圈放置于金属隔爆外壳内部,结构见附图1所示。这样,从外部无法直接判断电磁阀的线圈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必须停电后拆开金属隔爆外壳的顶盖,再拆除电磁阀电源线,然后通过测量线圈电阻值,判断线圈好坏。过程复杂,不能快速判断故障点。
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一种显示电磁阀工作状态的装置,但是它仅只能对电磁阀线圈的供电与否进行显示,并不能准确检测工作状态下电磁阀线圈的好坏。
为克服以上缺陷,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其结构简单,可以快速、直观的判断线圈是否损坏并显示线圈的工作状态,通过该装置检测和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成本低、可靠性高,且可以极大地提高检修人员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所述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包括设在所述电磁阀上方的母板,所述母板与所述电磁阀的外壳相接;
所述母板的下方接有能伸入所述外壳内的干簧管;
与电源的火线电连接的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干簧管电接;
与电源的零线电连接的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干簧管电接;
固设在所述母板上方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导线远离所述火线的一端相接,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干簧管电连接。
如上所述的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线上串接有熔断器。
如上所述的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其中,所述熔断器的额定熔断电流小于所述电磁阀线圈的所述电源熔断器的额定熔断电流。
如上所述的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其中,所述干簧管和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电接有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设在所述母板内。
如上所述的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源为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
如上所述的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源为交流电源时,所述干簧管和所述限流电阻之间电接有整流二极管。
如上所述的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源为交流电源时,所述第二导线上串接有整流二极管。
如上所述的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其中,所述母板与所述隔爆型电磁阀外壳通过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该装置能够快速、直观的判断线圈是否损坏并显示线圈的工作状态,通过该装置检测和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成本低、可靠性高,且可以极大地提高检修人员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包括限流电阻,从而保证该装置中整个电路回路的电流在发光二极管的额定工作电流之内,保证发光二极管能够安全使用,延长该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的寿命。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现有技术中隔爆型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的交流电源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电磁阀线圈工作状态的装置的直流电源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母板;101-螺孔;2-干簧管;3-火线;4-第一导线;5-零线;6-第二导线;7-发光二极管;8-熔断器;9-限流电阻;20-整流二极管;10-电磁阀;11-外壳;12-气路部分;13-线圈;14-阀芯;15-接线端子;16-顶盖;17-正极;18-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化肥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化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544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