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注射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625210.4 | 申请日: | 2016-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2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康馨丹;郑勇;陈卫刚;周丹;胡颖;王艳;阮开学;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A61J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832003 新***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注射器。
背景技术
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其结构简单应用广泛。通常情况下,在使用注射器抽取药物时,需要一只手固定注射器筒体,另一只手拉动活塞柄上移。而有时需要手持药瓶,单手固定注射器并拉动活塞柄,抽药过程缓慢费力,很不方便。尤其在抽取密封容器中的药液时,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依靠单手拉力将药液抽出十分困难,并且容易导致活塞柄下移,已抽取的药液回流至容器。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注射器,其具有抽液辅助装置,单手即可方便快捷的抽取药液。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注射器,包括:活塞柄(3)、弹簧固定栓(5)、辅助弹簧(7)、注射器筒体(8)、活塞(9)、针头(10)。
活塞柄(3)穿过弹簧固定栓(5),下端与活塞(9)固定,上端有固定环(1)。
弹簧固定栓(5)下端面与辅助弹簧(7)固定。上端有齿形卡扣(2),数量为2~4个。
在注射器筒体(8)上部两侧有U形固定板(6)。
辅助弹簧(7)套在活塞柄(3)外侧,下端与活塞(9)固定,且辅助弹簧(7)不与注射器筒体(8)内壁接触。
注射器筒体(8)末端有卡槽(4),数量与齿形卡扣(2)的数量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工作过程如下:
通过注射器筒体(8)两侧的U形固定板(6)将食指和中指固定,拇指插入固定环(1)中,以实现注射器的单手持握。齿形卡扣(2)置于卡槽(4)中,使弹簧固定栓(5)轴向固定。抽取药液前,拇指推动活塞柄(3)下移,使活塞(9)到达注射器筒体(8)底端,此时辅助弹簧(7)处于拉伸状态。抽液过程中,拇指通过固定环(1)拉动活塞柄(3)上移,此时辅助弹簧(7)对活塞(9)有向上的拉力,有助于药液的抽取。注射药液时,旋转活塞柄(3),使注射器筒体(8)壁面挤压齿形卡扣(2)并脱离卡槽(4)的约束。此时弹簧固定栓(5)的轴向约束消除,即辅助弹簧(7)的弹力被卸载,可轻松推动活塞柄(3)下移,实现药物的注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在U形固定板和固定环的辅助下,单手持握注射器时,即可轻松的完成抽液和注射工作。2.抽取密封容器中的药液时,辅助弹簧的拉力作用有助于药液的抽取,使抽液过程便捷省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一种新型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一种新型注射器的一般视图。
附图3为一种新型注射器筒体上端面的俯视图。
图中:1.固定环;2.齿形卡扣;3.活塞柄;4.卡槽;5.弹簧固定栓;6.U形固定板;7.辅助弹簧;8.注射器筒体;9.活塞;10.针头。
以上附图描述的均为典型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给出的典型实例,U形固定板(6)上下两板的间距为10~20cm,固定环(1)的内径为15~30cm。辅助弹簧(7)上端与弹簧固定栓(5)固定,下端与活塞柄(3)一同固定在活塞(9)上。活塞柄(3)穿过弹簧固定栓(5)和辅助弹簧(7),引导活塞(9)在注射器筒体(8)内滑动。活塞(9)位于额定容量的位置时,辅助弹簧(7)处于原长状态。
参照附图3给出的典型实例俯视图,卡槽(4)和齿形卡扣(2)的侧边缘均为圆弧形过渡,旋转弹簧固定栓(5)时,圆弧形边缘引导齿形卡扣(2)脱离卡槽(4)的约束,从而卸载辅助弹簧(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6252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应烧结碳化硅表面残留物的磨料水射流选择性去除方法
- 下一篇:一种注射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