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榛实象诱捕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147052.6 | 申请日: | 2016-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7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乾;申国涛;贾潇然;宋小双;周琦;孙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6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象 诱捕 | ||
1.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器包括诱芯挂环(1)、顶罩(2)、诱芯盒(3)、粘虫板(5)和引导装置(4),所述顶罩(2)呈倒置的杯状,粘虫板(5)呈倒置的漏斗形,引导装置(4)呈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圆台形;诱芯盒(3)置于顶罩(2)内且诱芯盒(3)挂接在诱芯挂环(1)上,诱芯挂环(1)安装在顶罩(2)上;粘虫板(5)置于顶罩(2)的开口部内腔中;顶罩(2)开口端内壁具有内螺纹(2-1),粘虫板(5)的大端底部圆柱面外壁具有外螺纹(5-1),实现粘虫板(5)与顶罩(2)二者的螺纹连接;粘虫板(5)的外表面与顶罩(2)内表面之间形成集虫空间(8),引导装置(4)的上部插入漏斗形的粘虫板(5)的内腔中且引导装置(4)的上端端面与粘虫板(5)的上端端面齐平,引导装置(4)的上端端面直径(D)为1.5cm,且引导装置(4)的上端与粘虫板(5)之间留有0.5cm空隙用于榛实象由引导装置(4)通过该空隙进入所述集虫空间(8)内;粘虫板(5)的侧壁上开有引诱剂扩散孔(6),引导装置(4)的底部设有三角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罩(2)、粘虫板(5)及引导装置(4)均采用聚丙烯材料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虫板(5)外表面设有粘虫板昆虫胶层(9),用于粘贴通过引导装置(4)进入集虫空间(8)的榛实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4)底部的三角架(7)为可折叠式的三角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剂扩散孔(6)呈多个环状分布在粘虫板(5)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罩(2)的内表面设有顶罩昆虫胶层(10),用于粘贴通过引导装置(4)进入集虫空间(8)的榛实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粘虫板(5)为漏斗形,所述粘虫板(5)的下端端面与顶罩(2)的下端的开口端端面齐平,且粘虫板(5)和顶罩(2)螺纹连接处的螺纹高度H1、粘虫板(5)的高度H2、顶罩(2)的高度H3三者之比H1:H2:H3=1:(5~7):(12~15);粘虫板(5)的上端直径D1与下端直径D2之比D1:D2=1:(11~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4705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LED杀虫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农业杀虫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