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模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37867.9 | 申请日: | 2016-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0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范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中谊抗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1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晓 |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镇江市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 加固 模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震加固结构的施工模具,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模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抗震加固领域,对既有建筑物梁、柱等原结构件的加固是一种常见加固手段。常见的加固方式有增大截面法、碳纤维加固法和粘贴钢板法。其中,增大截面加固法是指在构件的上面或下面浇一层新混凝土和补加相应的钢筋,以提高构件的承载力,此方法较直观。在构件的受压区补浇混凝土时,可以有效地增加构件的有效高度,从而提高构件的抗弯、抗剪承载力,增大构件的刚度;在受拉区补浇混凝土,可对补浇的钢筋起到粘结和保护作用。如何优化模具的结构,以简化施工,并使新旧混凝土达到更好的结合强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模板。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模板,包括支撑在原构件底部的桁架和模板,所述模板与桁架之间安装有千斤顶,所述模板具有板体和木枋,所述木枋在板体外表面沿原构件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所述模板与原构件之间留有下料口。
作为优选,所述模板包括底模、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所述第一侧模竖直放置,所述第二侧模向外倾斜,形成上大下小的下料口。
作为优选,所述底模与第二侧模的连接处安装有铰链,可以在灌浆结束后方便及时地合拢。
作为优选,所述模板的板体是覆膜多层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对模板的支撑方式与固定结构进行了优化,为截面增大施工时浇筑在原构件周边的混凝土提供了更好的约束和支撑,而且预留的下料口使灌浆施工更加方便。
除了上面所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外,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模板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原构件1,桁架2,千斤顶3,模板4,下料口5,木枋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模板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在原构件1底部的桁架2和模板4,在模板4与桁架2之间安装有千斤顶3,模板4具有板体和木枋6,木枋6在板体外表面沿原构件1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布置。模板由底模、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合拢而成,其中第一侧模竖直放置,第二侧模向外倾斜,与原构件1之间形成上大下小的下料口。
使用时,模板的板体可以由覆膜多层板制成,桁架采用现有的脚手架,千斤顶选用螺旋千斤顶,可在侧模和底模的接缝处设置铰链和密封条,避免灌浆加固时模具底部的渗漏,并在灌浆结束后方将下料口关闭。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中谊抗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镇江中谊抗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78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筛粉机
- 下一篇:改进型预箍金属式通信线缆组件和安装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