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浮式燃烧碳化裂解一体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16290.3 | 申请日: | 2016-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9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胡瀚文;杨尤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青山绿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5/30 | 分类号: | F23G5/30;F23G5/027;F23G5/46;F23G5/14;F23G5/4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刘辉;廉红果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悬浮 燃烧 碳化 裂解 一体 设备 | ||
1.悬浮式燃烧碳化裂解一体设备,包括裂解炉、位于裂解炉上方并与裂解 炉联结为一体的燃烧炉,所述裂解炉与燃烧炉上均设置有观察口,所述燃烧炉 上设有若干补氧孔及点火器,所述燃烧炉顶部设有尾气排放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裂解炉由外炉体及安装于外炉体中的内炉体组成,所述内炉体顶部设有带 密封掀盖的垃圾投放口,所述内炉体为导热体,所述外炉体的内壁上披覆有隔 热材料,所述内炉体的外壁与所述外炉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以形成一环形夹 层,所述环形夹层顶部及底部均使用隔热材料密封以形成密闭的空间,所述外 炉体的外圆周面上靠近外炉体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与所述密闭的空间贯通的 进气口及气体排出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尾气排放口通过余热回收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燃烧碳化裂解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进气口与气体排出口设置于外炉体的同一侧,在靠近所述气体排出口上方位 置设有一阻热板将所述密闭的空间分隔为上下两层,所述阻热板上设有一气体 流通孔贯通所述上下两层,所述气体流通孔与所述气体排出口位于所述内炉体 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燃烧碳化裂解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内炉体的外壁与所述外炉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值为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燃烧碳化裂解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燃烧炉上设有气旋板将所述燃烧炉分隔为初级燃烧室及位于初级燃烧室上方 的二级燃烧室,所述初级燃烧室及二级燃烧室均设有独立的补氧孔及点火器, 所述气旋板由多块挡板呈波浪折叠状依次拼接在一起,各挡板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所述挡板朝向初级燃烧室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斜向下的小挡板,在所述挡板朝 向初级燃烧室方向的拼接处及朝向二级燃烧室方向的拼接处分别设有若干小孔 状出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浮式燃烧碳化裂解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二级燃烧室靠近所述尾气排放口的位置还设有一气旋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燃烧碳化裂解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裂解炉与燃烧炉之间设有裂解气收集管道,所述裂解气收集管道呈圆锥台形, 其大端连接所述裂解炉,其小端连接所述燃烧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燃烧碳化裂解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裂解炉内炉体的底部设有垃圾布料器,所述垃圾布料器为呈仰角30°朝中间 聚拢的圆锥台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燃烧碳化裂解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裂解室内炉体中设有旋转螺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青山绿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青山绿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629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改进二次空气流动的分火器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