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程控衰减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8889.2 | 申请日: | 2016-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0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任凤;程伟;马正纯;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17/00 | 分类号: | H03H1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程控 衰减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程控衰减器。
背景技术
在微波技术领域中,需要对电路参量进行控制的场合很多,例如控制电 路的通断、衰减量的大小、相移量的多少等等。传统的控制方法通常采用机 械方法对电路参量或系统的工作特性进行调节或控制,但在进行机械控制时 由于机器的体积过大,导致对电路参量控制的精确度不高、性能不稳定,影 响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亟需一种体积小、集成度高、使用方便、可靠性 高的产品来替代原始的机械控制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程控衰减器,本 实用新型实现了对电路参量的调节和控制,而且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使 用方便、可靠性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程控衰减器,包括第一固定衰减器、第二数控衰减器、以及第三固 定衰减器,所述第一固定衰减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输入信号,第一固定衰减 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数控衰减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数控衰减器的 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固定衰减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三固定衰减器的信号 输出端输出输出信号。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衰减器包括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输 入信号,电容C1另一端连接电感L1的一端、二极管V1的负极端、以及二 极管V2的正极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源vd1,所 述二极管V1的正极端连接电阻R1、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 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二极管V4的负 极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一端,所述二极管V4的正极端 连接二极管V3的负极端、电感L2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所述二极管V3 的正极端连接二极管V2的负极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 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 接第二数控衰减器的信号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数控衰减器包括集成电路N1,所述集成电路N1的型 号为美国Hittite公司生产的HMC470LP3E;所述集成电路N1的引脚2连接 电容C6的一端,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集成电 路N1的引脚1连接电阻R4、电容C7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N1的引脚4、 引脚5、引脚6均连接电容C8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N1的引脚7、引脚8、 引脚9分别连接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的一端,所述电容C7、电容 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N1的引 脚12、引脚13、引脚14、引脚15、引脚16分别连接电阻R9、电阻R8、电 阻R7、电阻R6、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 电阻R8、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dd、电源vd2、电源vd3、电源vd4、 电源vd5、电源vd6,所述集成电路N1的引脚3、引脚10均悬空放置,集成 电路N1的引脚11连接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固定衰 减器的信号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固定衰减器包括电容C13,所述电容C13的一端连 接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3的一端、二极管V5的 正极端、二极管V6的负极端,所述二极管V5的负极端连接电阻R10、电阻 R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4的一端,所述二极管V6 的正极端连接二极管V7的负极端,所述二极管V7的正极端连接二极管V8 的负极端、电容C17的一端、电感L4的一端,所述二极管V8的正极端连接 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5 的一端,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6的一端、电源vd7,所述电容 C17的另一端输出输出信号,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电 容C15的另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均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88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