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级自动光学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0704.1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4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邓勇;张伟亮;肖荣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9 | 分类号: | G01N21/89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自动 光学 检测 系统 | ||
1.纳米级自动光学检测系统,包括:
第一光学检测机构(1),该第一光学检测机构(1)包括:第一光学检测镜头(11)和位于第一光学检测镜头(11)下方的入料轨道(12),于所述的入料轨道(12)上设置有可沿该入料轨道(12)移动的入料载具(13);
第二光学检测机构(2),该第二光学检测机构(2)包括:第二光学检测镜头(21)和位于第二光学检测镜头(21)下方的检测轨道(22),于所述的检测轨道(22)上设置有可沿检测轨道(22)移动的检测载具(23);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光学检测镜头(11、21)采用工业级相机,并且第二光学检测镜头(21)的像素大于第一光学检测镜头(11);
于所述的第一、二光学检测机构(1、2)旁侧设置有移送机构(3),所述的移送机构(3)旁设置有收料夹(4),且第一、二光学检测机构(1、2)、移送机构(3)、收料夹(4)安装在机台(6)上方;
所述的移送机构(3)包括一机械手(31)和移送轨道(32),所述的机械手(31)可滑动安装在移送轨道(32)上,通过移送机构(3)的机械手(31)将被检测产品在第一光学检测机构(1)、第二光学检测机构(2)和收料夹(4)之间移动;
所述的第一光学检测机构(1)中的入料载具(13)安装在一入料检测平台(14)上,该入料检测平台(14)与入料轨道(12)配合,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沿入料轨道(12)实现在X轴方向上运行;于入料检测平台(14)侧边还设置有入料校准压板(17),该入料校准压板(17)通过入料校准驱动机构(18)驱动实现在Y/Z轴上的运行;
所述的第二光学检测机构(2)中的检测载具(23)安装在一检测平台(24)上,所述的检测轨道(22)包括:横向检测轨道(221)和纵向检测轨道(222),其中横向检测轨道(221)与检测平台(24)配合,并且横向检测轨道(221)的底座(220)与纵向检测轨道(222)配合,该横、纵向检测轨道(221、222)在驱动机构带动下实现检测平台(24)在X/Y轴方向上的运行;于检测平台(24)侧边还设置有校准压板(27),该校准压板(27)通过校准驱动机构(28)驱动实现在Y/Z轴上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级自动光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光学检测镜头(11)安装在第一镜头座(110)上,该第一镜头座(110)通过第一镜头驱动机构(16)设置在机台(6)上的第一检测基座(1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级自动光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光学检测镜头(21)安装在第二镜头座(210)上,该第二镜头座(210)通过第二镜头驱动机构(26)设置在机台(6)上的第二检测基座(2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纳米级自动光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机构(3)的机械手(31)包括:夹持部(310)、纵向连接座(315)、旋转连接座(317)和横向连接座(319),所述的夹持部(310)通过一竖直气缸(316)与纵向连接座(315)连接,所述的纵向连接座(315)通过纵向气缸与旋转连接座(317)连接,所述的旋转连接座(317)通过旋转气缸与横向连接座(319)连接,该横向连接座(319)安装在与之配合的移送轨道(3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级自动光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部(310)包括:夹持座(314)、固定在夹持座(314)上的夹持气缸(313)、与夹持气缸(313)连动的上、下夹持部(311、312),夹持座(314)与所述竖直气缸(316)的活塞杆连动,实现夹持部(310)在Z轴竖直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的纵向连接座(315)与纵向气缸的活塞杆连动,实现夹持部(310)在Y轴纵向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的旋转连接座(317)与旋转气缸连动,实现夹持部(310)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所述的横向连接座(319)与移送轨道(32)配合,并通过丝杠传动机构(3190)驱动,实现夹持部(310)沿移送轨道(32)在X轴横向方向上的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07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桥梁底面裂缝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维码在线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