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多面体多通道高通量层析装置的结构、制备及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1611238063.6 | 申请日: | 2016-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4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升启;王娈娈;张敏丽;王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美灵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558 | 分类号: | G01N33/55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8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通道 高通量 层析装置 多面体 食品安全检测 小分子化合物 司法鉴定 标志物分子 多面体结构 生物大分子 填充干燥剂 步进设备 电磁波谱 毒品检测 分析组件 检验检疫 临床诊断 平行检测 携带方便 样品用量 自动加样 目标物 亚细胞 检测 层析 核酸 壳体 上盖 底座 光谱 制备 下行 蛋白质 上行 定性 分析 体内 细胞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多面体多通道高通量层析装置及其用途,所述装置为多面体结构,主要部件为壳体,可以有上盖和底座,壳体内填充干燥剂,底部和顶部有连接步进设备的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多通道立式上行或下行层析,能同时对一份或多份临床或非临床的样品进行多个标志物分子的高通量平行检测分析,借助肉眼、配合自动加样、光谱或电磁波谱仪器和分析组件可以实现定性定量自动或半自动的分析,检测的目标物可以是蛋白质、核酸、糖等生物大分子、小分子化合物及细胞和亚细胞成分等,从而用于临床诊断、检验检疫、食品安全检测、司法鉴定、毒品检测等领域。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可显著提高检测效率、减少样品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检测装置,属于生化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面体多通道的层析装置,可同时对一份样品或多份样品进行多个指标的快速检测。
背景技术
免疫层析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检测技术,通常是将特异性的抗体先结合到特定的薄膜上,将该膜一端浸入样品溶液中,样品即沿着该膜向前移动,当移动至固定有抗体的区域时,样品中相应的抗原会与该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再结合可见光、化学发光、荧光、拉曼等检测手段,对样品中抗原的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免疫层析技术在生化分析、农残检验、药物分析、临床检验等领域应用广泛,因而基于免疫层析技术的多种检测卡也层出不穷。市场上常见的检测卡成品通常为单通道检测产品,包括层析试纸和板状的塑料卡盒两部分,一张试纸条置于塑料卡盒内部,卡盒的上壳处有三个开口,分别为用于加样的点样口、结果观察口和辅助试纸条上样品溶液干燥的透气口。此类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1) 不能同时对一份样品进行多个指标的检测,(2) 不能同时对多份样品进行多个指标的检测,容易造成样品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产品的不足,公开了一种多面体多通道高通量层析装置,目的在于同时对一份样品或多份样品进行多个指标的多通道高通量快速检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新型多面体多通道高通量层析装置及其用途,所述装置整体为多面体结构,分为壳体与盖子、底座融为一体的独立结构及壳体与盖子、底座非直接连接的分体结构,材质、颜色以及制备方法视具体临川需要而定。该装置可实现多通道多面体上行或上行层析,能同时对一份或多份临床或非临床的样品进行多个标志物分子的高通量平行检测,借助肉眼、或配合多种不同类型如可见光、化学发光、荧光、拉曼等的检测仪器和分析组件可以对样品实现定性定量自动或半自动的检测分析,检测的目标物可以是蛋白质、核酸、糖等生物大分子、小分子化合物及细胞和亚细胞目标分子等,从而用于临床诊断、检验检疫、食品安全检测、司法鉴定、毒品检测等领域。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壳体呈多边形多面体,壳体与盖子、底座的相对关系,若壳体盖子底座之间融为一体不可拆分则称为一体装置,若壳体与盖子、底座非直接连接则称为分体装置,盖子与底座根据样品展开方式的不同内部设有相应的液体分配结构(1),材质可为金属或非金属,颜色可以选用生活中常见的不常见的颜色均可(2),制备方法可以以3D打印、开模注塑、手工制作等方式,一般选用开模注塑的方式制备。此外, 壳体呈多边形多面体,高度视具体用途而定,一般为30-80 mm。壳体内部结构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为实体、中空、或者内置特定用途的结构。装置有上盖及底座且为上行或上行层析时,壳体 (3)尺寸范围包括但不限于5-30 mm,壳体的侧壁为间隔的面或曲面 (4) 结构,面的数量为2个及以上,3-12个比较常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美灵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美灵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80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