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电加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2949.3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3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彬;蒋有伟;王红庄;沈德煌;李秀峦;刘尚奇;关文龙;高永荣;张忠义;张运军;苟燕;王梦颖;李星民;陈和平;杨朝蓬;沈杨;李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6/04 | 分类号: | E21B3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加热 结构 | ||
1.一种井下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组件、电磁波能量输送装置、第一天线臂、第二天线臂,其中,
所述套管组件包括第一套管、绝缘套管以及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绝缘套管以及第二套管顺次连接,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绝缘套管由绝缘材料制成;
所述电磁波能量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管和套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管内的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穿设于所述套管组件内;
所述第一天线臂绝缘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上,且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套管外;
所述第二天线臂绝缘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上,且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二套管外;
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天线臂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电性连接;或,
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天线臂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电性连接;以及,
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天线臂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电性连接;或,
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天线臂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臂与所述第一套管呈90度夹角;所述第二天线臂与所述第二套管呈90度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电加热结构还包括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器和第二射频天线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电性连接,将所述第一天线臂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电性连接;或,
所述第一射频天线连接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电性连接,将所述第一天线臂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电性连接;以及,
所述第二射频天线连接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电性连接,将所述第二天线臂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电性连接;或,
所述第二射频天线连接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电性连接,将所述第二天线臂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臂为直径为1.5英寸的圆柱体,所述第二天线臂为直径为1.5英寸的圆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臂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靠近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天线臂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管靠近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臂和所述第二天线臂为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制成:黄铜、铝和石墨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为环状,且管壁上设置有筛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电加热结构还包括第三套管,所述第三套管通过隔离器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并电性隔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井下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套管外还套设有第四套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和所述第二输送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设有用于防止产生电场的气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井下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包括高压氮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管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管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和所述第二输送管为黄铜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294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控滑套及压裂管柱
- 下一篇:一种预结垢防垢管泵组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