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头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1176795.7 | 申请日: | 2016-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9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 发明(设计)人: | 安成哲;徐镇浩;金俊圭;金明燮;金润浩;金东焕;河周成;长佑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岱摩斯;瑞延CNF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N2/48 | 分类号: | B60N2/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 | 代理人: | 程伟,郭海娜 |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头枕,包括:头枕靠垫,其联接至车辆座椅靠背的撑杆;驱动模块,其联接至撑杆并且包括马达和螺杆,所述螺杆被设置成通过马达而前后移动;靠垫支架,其联接至头枕靠垫的后表面并且延伸至后侧,并且在所述靠垫支架上形成具有狭缝孔的延伸部分和突出至后侧的联接部分;驱动连杆,其具有预定厚度的板状,在头枕靠垫的后侧与驱动模块的螺杆联接,包括在顶部延伸的具有狭缝孔的引导单元和在底部延伸从而当驱动模块被驱动时前后移动的铰接部分;马达连杆,所述马达连杆的一侧与驱动模块联接并且另一侧向下延伸;以及引导连杆,其具有板状,顶部的一侧联接至靠垫支架,顶部的另一侧联接至驱动连杆,并且底部与马达连杆联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头枕,所述自动头枕能够使得设置在座椅上部并且支撑乘客头部的头枕根据乘客的需求更便利且更舒适地覆盖并支撑头部。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的头枕避免在碰撞的过程中由于颈部弯曲造成颈部和头部受伤,并且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通过贴近头部从而维持便利的乘坐舒适性。如图1所示,头枕安装在座椅靠背的顶部从而支撑乘客的头部和颈部。头枕由头枕靠垫20和连接至座椅框架10的撑杆30构成。头枕杆40在撑杆30中形成并且连接至座椅框架10从而在头枕靠垫20的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因此,通过调节头枕的高度从而进行适合于乘客的高度和需要的高度调节。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头枕的缺点在于,致动机制结构50设置在座椅靠背中并且座椅靠背中可致动的部段是有限制的,因此头枕的撑杆的可致动范围是有限制的。此外,由于在被意外的外力(后方碰撞等)调节之后头部不能稳定地支撑在原位,因此存在包括颈部受伤程度增加等的安全性问题,在就坐状态下当致动单元不可见时使用者需要将手臂伸到头部后方来调节头枕,并且由于头枕不可见,当未识别致动方向时,难以致动头枕。此外,当使用者正面观察头枕的同时致动头枕时,难以精确地调节头枕以感觉就坐状态下的便利性。
公开于背景技术部分的上述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的信息并不构成在本国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解决所述问题并且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自动头枕,通过在头枕中使用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致动的倾斜结构来实现比相关技术更大的致动范围,所述自动头枕可以更便利地支撑头部,而无论座椅靠背的封装构造如何,从而提供满足使用者要求的便利性。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自动头枕,包括:头枕靠垫,其联接至车辆座椅靠背的撑杆;驱动模块,其联接至撑杆并且包括马达和螺杆,所述螺杆被设置成通过马达而前后移动;靠垫支架,其联接至头枕靠垫的后表面并且向头枕靠垫的后方延伸,并且在所述靠垫支架上形成具有狭缝孔的延伸部分和向头枕靠垫的后方突出的联接部分;驱动连杆,其具有预定厚度的板状,在头枕靠垫的后侧与驱动模块的螺杆联接,包括在顶部延伸的具有狭缝孔的引导单元和在底部延伸从而当驱动模块被驱动时前后移动的铰接部分;马达连杆,其一侧与驱动模块联接并且另一侧向下延伸;以及引导连杆,其具有板状,顶部的一侧联接至靠垫支架,顶部的另一侧联接至驱动连杆,并且底部与马达连杆联接。
靠垫支架的联接部分可以在靠垫支架的延伸部分的底部形成。
靠垫支架的多个联接部分和延伸部分可以形成为以预定距离彼此隔开,并且可以在致动连杆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引导单元而在致动连杆的另一个表面上形成铰接部分,因此致动连杆的铰接部分销钉联接至联接部分从而可枢转。
引导连杆的底部可以与马达连杆的另一侧销式联接(pin-couple)。
引导连杆的一侧可以与靠垫支架的延伸部分的狭缝孔销式联接并且引导连杆可以通过致动模块的致动在延伸部分的狭缝孔中移动。
引导连杆的另一侧可以与致动连杆的引导单元的狭缝孔销式联接,因此另一侧可以在狭缝孔中移动。
自动头枕可以进一步包括罩,其在头枕靠垫的后侧覆盖头枕靠垫的后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岱摩斯;瑞延CNF株式会社,未经现代岱摩斯;瑞延CNF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67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智能银行卡
- 下一篇:一种基于中医辨证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模型的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