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1067151.4 | 申请日: | 2016-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0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 发明(设计)人: | 余吉洋;黄泰硕;孙为州;龚植森;孙宪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软管 耐久试验 样件 布置信息 运动信息 疲劳 采集 设计周期 实车状态 试验台架 信息采集 运动模拟 运动试验 加载 验证 测试 记录 开发 | ||
1.一种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信息采集,采集待测试的制动软管在实车状态下的布置信息和运动信息;
样件安装,将所述制动软管的样件按照采集的所述布置信息固定在试验台架上;
运动模拟,按照采集的所述运动信息对所述制动软管加载,记录运动试验数据,并判断所述制动软管的样件的运动耐久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软管包括固定端接头、管体和运动端接头,所述运动信息包括跳动信息,所述跳动信息包括所述运动端接头在实车状态下跳动的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所述步骤运动模拟包括跳动模拟,所述步骤跳动模拟包括驱动所述运动端接头在所述上极限位置和所述下极限位置之间做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跳动模拟中,当所述运动端接头的跳动次数达到预定跳动次数且所述制动软管未损坏时,判断所述制动软管通过跳动测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跳动模拟中,当所述运动端接头的跳动次数达到预定跳动次数且所述制动软管未损坏时,停止加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跳动模拟包括所述运动端接头每跳动n1次检查所述制动软管,若所述制动软管损坏,停止加载,并记录当前总跳动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n1≤1000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软管用于连接转向轮,所述运动信息还包括所述制动软管在实车状态下的转向信息,所述步骤运动模拟还包括转向模拟,所述步骤转向模拟包括按照所述转向信息对所述制动软管加载,记录转向试验数据,并判断所述制动软管的样件的转向耐久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信息包括所述运动端接头在实车状态下转向的左转极限位置和右转极限位置,所述步骤转向模拟包括驱动所述运动端接头在所述左转极限位置和所述右转极限位置之间做往复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转向模拟包括驱动所述运动端接头在所述左转极限位置的80%处和所述右转极限位置的80%处之间做往复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判断所述制动软管的样件的转向耐久性包括在所述运动端接头的转向次数达到预定转向次数且所述制动软管未损坏时,判断所述制动软管通过转向测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转向模拟中,当所述运动端接头的转向次数达到预定转向次数且所述制动软管未损坏时,停止加载。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转向模拟包括所述转向端接头每转向n2次检查所述制动软管,若所述制动软管损坏,停止加载,并记录当前总转向次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n2≤10000。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软管的样件通过转向测试后,对所述制动软管的样件进行跳动模拟。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运动模拟中,所述制动软管内保持循环液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软管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样件安装前,包括步骤制作样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715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