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架、医疗装置以及植入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993677.9 | 申请日: | 2016-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6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汪振;姚瑶;李俊菲;罗七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2/02 | 分类号: | A61F2/02;A61F2/86;A61F2/07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王仙子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电子单元 医疗装置 生理数据 物理数据 支架本体 植入物 容置 读取 便捷性 贯穿 外部 植入 损伤 体检 采集 血管 配置 通信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架、医疗装置以及植入物,所述支架包括具有用于容置电子单元的凹槽的支架本体,所述凹槽被配置成贯穿或不贯穿支架本体。所述医疗装置除上述支架外,还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内部电子单元和与内部电子单元通信的外部电子单元,所述内部电子单元容置在凹槽中,用于采集物理数据和/或生理数据,所述外部电子单元用于读取并显示物理数据和/或生理数据。本发明将电子单元设置在凹槽中,既缩小了支架的外形尺寸,又提升了支架的压握性,继而便于支架顺利植入人体且又不会损伤血管或组织,而且,解决了患者需定时体检的问题,提升了医疗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微创伤介入治疗的支架、医疗装置以及植入物。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技术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介入治疗技术融合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其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
介入治疗全程由于在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进行,能够准确地直接到达病变部位,且没有大的创伤,故而,具有准确、安全、高效、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一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能够采用介入治疗的疾病种类非常多,几乎包括了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主要疾病,其中,尤为血管性和实体肿瘤的微创治疗,在介入治疗中应用最广泛。
支架在治疗血管狭窄和闭塞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血管支架置入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冠脉支架包括药物靶向洗脱支架,以及最新研究比较多的生物可吸收药物靶向洗脱支架(BVS)等。脑血管支架主要是颈动脉支架、椎动脉支架、颅内血管支架、覆膜支架等,其他支架还有外周血管支架等。不管是哪种血管或组织支架,在植入后,不能无创伤地监测到支架是否造成血管的再狭窄以及患者的一些身体指标参数是否正常。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够无创伤地监测患者在植入植入物后是否造成血管再狭窄以及患者身体指标参数是否正常的支架、医疗装置以及植入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医疗装置以及植入物,以实现无创伤地监测植入物植入人体后的工作状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以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电子单元的凹槽,所述凹槽被配置成贯穿或不贯穿所述支架本体。
优选地,在所述支架中,所述凹槽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周向间隔分布,和/或所述凹槽沿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间隔分布。
优选地,凹槽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时,至少一部分凹槽连续且不间断。
优选地,所述凹槽沿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间隔分布时,不同周向上连续且不间断的所述凹槽在轴向上连通。
优选地,在所述支架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多个支撑环,每个所述支撑环包括多个径向支撑件;多个所述支撑环与所述支架本体同轴布置;所述多个支撑环之间通过一轴向支撑件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支架中,所述径向支撑件包括凸部和凹部,任意两个相邻所述支撑环上的凹部和/或凸部通过所述轴向支撑件连接,所述支撑环上相邻凸部和凹部之间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凹槽。
优选地,在所述支架中,所述支撑环上相邻凹槽间设置有横向信号传输通道,且连接相邻两个支撑环的所述轴向支撑件上设置有纵向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纵向传输通道与所述横向传输通道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支架中,所述凹槽被配置成不贯穿所述支架本体且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
优选地,在所述支架中,所述支架为冠状动脉支架、脑血管支架、外周血管支架、消化道支架、胆道支架、肠道支架、心脏瓣膜支架以及骨科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36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吸收钉及修补固定器
- 下一篇:一种医用植入补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