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走道浮体跨接支撑组件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及安装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79847.8 | 申请日: | 2016-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52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 发明(设计)人: | 赵鑫;袁博;刘海波;潘霄;杨家胜;喻飞;张涛;苏毅;金乾;张顺;刘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S20/00 | 分类号: | H02S20/00;H02S10/00;B63B35/4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冯超,陈家安 |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走道 浮体跨接 支撑 组件 水面 发电 系统 安装 方法 | ||
1.一种走道浮体跨接支撑组件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光伏发电系统由多个光伏发电单元拼接而成,所述光伏发电单元包括两个主浮体(1)和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安装于两个平行的主浮体(1)的侧壁上,两个平行的主浮体(1)之间安装有光伏组件(3),所述主浮体(1)为封闭的方体,所述主浮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表面分别设置有夹耳(1.1)和插耳(1.2),所述主浮体(1)的插耳(1.2)插入到另一个主浮体(1)的夹耳(1.1)内配合固定,所述主浮体(1)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垂直顶面的一对矩形的固定槽(1.3),所述固定槽(1.3)以侧面的中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固定槽(1.3)内水平设置有卡槽(1.31),所述主浮体(1)的顶面一侧上安装有一对高位立柱(1.4),所述主浮体(1)的顶面另一侧有一对低位立柱(1.5),每对高位立柱(1.4)和每对低位立柱(1.5)均以侧面的中轴线对称分布,且高位立柱(1.4)和低位立柱(1.5)都设置在固定槽(1.3)外侧;所述低位立柱(1.5)之间的顶面中轴线上开设有固定孔(1.6),所述连接件(2)包括中空的通孔(2.1),所述通孔(2.1)上连接有两对连接臂(2.2),所述连接臂(2.2)顶端设置有与卡槽(1.31)配合的卡片(2.3);所述夹耳(1.1)和插耳(1.2)上对称开设有插孔(1.7);所述卡槽(1.31)是由两个水平设置的槽片(1.32)与固定槽(1.3)共同组成,所述槽片(1.32)中央开设有槽孔(1.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走道浮体跨接支撑组件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立柱(1.4)的顶部为斜面,所述高位立柱(1.4)和低位立柱(1.5)顶端连线与水平面夹角为0~50°;所述高位立柱(1.4)倾斜端与平行端的交汇处开设有半封闭的反扣插槽(1.41),所述反扣插槽(1.41)上下面水平开设有齿状面(1.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走道浮体跨接支撑组件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3)在高度方向贯穿主浮体(1)的侧壁,所述固定槽(1.3)之间的侧壁上开设有内凹的加强筋(1.8),且加强筋(1.8)与主浮体(1)顶面配合封闭,且底面的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走道浮体跨接支撑组件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浮体(1)底部的中轴线上开设有一条至多条凹条(1.9),所述固定槽(1.3)外侧以及固定槽(1.3)与加强筋(1.8)之间的主浮体(1)底部设置有多条垂直于凹条(1.9)的凹槽(1.10),所述主浮体(1)顶面布设有防滑凸起(1.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走道浮体跨接支撑组件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2.2)之间夹角为20~1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走道浮体跨接支撑组件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2.3)开设有销孔(2.31),所述槽孔(1.33)与销孔(2.31)以及插孔(1.7)间均通过梅花销(4)固定,所述插孔(1.7)、槽孔(1.33)和销孔(2.31)的孔壁上对称开设有4个销槽(5),所述梅花销(4)由顶部圆盘(4.1)和底部圆柱(4.2)组成,所述圆柱(4.2)外壁上对称设置有4个卡凸(4.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走道浮体跨接支撑组件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3)底部中空,且侧壁上中线上设置压块(3.1)。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走道浮体跨接支撑组件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所述主浮体(1)长度方向上的夹耳(1.1)和插耳(1.2)与其他主浮体长度方向上的插耳(1.2)和夹耳(1.1)连接,并通过梅花销(4)固定;
b.连接件(2)两侧卡片(2.3)分别插入主浮体(1)的卡槽(1.31)内,并通过梅花销(4)固定;
c.所述光伏组件(3)长边一侧与主浮体高位立柱(1.4)上部反扣配合,另一侧内边框扣住低位立柱(1.5),将压块压紧组件下边框,并用梅花销(4)固定压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984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