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传感器、车辆用灯具、车辆以及路面状态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57884.9 | 申请日: | 2016-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7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翼;近藤晴彦;伊藤菜未 | 申请(专利权)人: | SMK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W40/06 | 分类号: | B60W40/06;G06T5/00;G06T5/40;G01S17/89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范胜杰;曹鑫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传感器 车辆 灯具 以及 路面 状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传感器、车辆用灯具、车辆以及路面状态传感器,能够恰当地检测出水或水的状态。搭载于车辆上的车载传感器具备:光射出部,其向车辆外的空间射出水分子对光的吸收率相互不同的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和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光检测部,其分别检测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和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以及水检测部,其根据由光检测部检测出的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光量与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光量的差异,检测车辆外的空间内的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传感器、车辆用灯具、车辆以及路面状态传感器。
背景技术
已知射出与外来光的强度最弱的波长区域对应的波长区域的红外光来进行拍摄,根据所拍摄的影像计算路面形状的路面形状识别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已知对形成彩色图像的个别的彩色像素矩阵分别执行直方图均衡处理步骤,由此高效地检测出物理性的物体表现的图像处理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存在无法恰当地检测出车辆外空间中的水的问题。此外,存在无法恰当地检测出路面上的水的状态的问题。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2/086070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8-5020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第1方式中,搭载于车辆上的车载传感器具备:光射出部,其向车辆外的空间射出水分子对光的吸收率相互不同的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和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光检测部,其分别检测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和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以及水检测部,其根据由光检测部检测出的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光量与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光量的差异,检测车辆外的空间内的水。
光检测部是拍摄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图像和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图像的拍摄装置,水检测部根据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图像和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图像之间的差异来检测水。
水检测部根据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图像和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图像之间的每个区域的亮度值的差值,检测通过拍摄装置拍摄的车辆外的空间内的每个区域的水量。
水检测部根据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图像和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图像之间的每个区域的亮度值的差值,检测通过拍摄装置拍摄的车辆外的空间内的每个区域的水滴量,车载传感器还具备:图像处理部,其根据由水检测部检测出的每个上述区域的水滴量,对拍摄车辆外的空间而得到的图像按每个区域实施去雾处理。
光射出部以时分方式射出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和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拍摄装置与光射出部射出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以及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同步地以时分方式进行拍摄,由此以时分方式拍摄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图像以及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图像。
拍摄装置具有:光分离部,其将入射到拍摄装置的光分离为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和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第1拍摄部,其通过由光分离部分离出的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进行拍摄;以及第2拍摄部,其通过由光分离部分离出的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进行拍摄。
水检测部根据光量的差异、液相水对上述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吸收率与液相水对上述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吸收率的差异、固相水对上述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吸收率与固相水对上述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的吸收率的差异来检测车辆外空间的水的状态为液相还是固相。
光射出部向车辆外射出具有第1圆偏振光成分的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和具有第1圆偏振光成分的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车载传感器还具备:圆偏振光滤光片,其使来自车辆外的空间的光中与第1圆偏振光成分的旋转方向反向旋转的第2圆偏振光成分透射,光检测部检测透过圆偏振光滤光片后的第1波长区域的红外光和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光。
在第2方式中,车辆用灯具具备:上述车载传感器;以及照明光源,其射出对上述车辆外进行照明的作为可见光的照明光。
在第3方式中,车辆具备上述的车载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K株式会社,未经SM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78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