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酸烷基化反应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37335.5 | 申请日: | 2016-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4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袁清;董明会;毛俊义;黄涛;王雷;秦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0G50/00 | 分类号: | C10G5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烷基化 反应 方法 | ||
1.一种液体酸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烷基化反应器由上至下包括轻相分离区(I)、反应区(III)、环流区(II)和重相沉降区(IV),其中所述的反应区(III)和环流区(II)两端分别相通,所述的反应区(III)底部设置分散相进料器(4),所述的分散相进料器(4)与反应器底部的分散相入口(3)连通,在反应器侧壁的环流区(II)设置连续相入口(1),轻相分离区(I)顶部设有轻相出口(2),重相沉降区(IV)底部设有重相出口(5),所述的环流区(II)截面积为反应区(III)总截面积的0.8-4.0倍;反应区和环流区充满含有液体酸催化剂的反应混合物,异构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经分散相进料器进入反应区,在烷基化反应条件下异构烷烃和烯烃发生烷基化反应,反应物流进入环流区,其中的轻相进入反应器上部的轻相分离区,重相进入反应器下部的重相沉降区,从轻相出口采出烷基化反应产物,从重相出口采出废液体催化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酸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构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进料前后压差为0.02-3.0MPa,所述的异构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进入分散相进料器出口初始流速为2-40m/s,所述的分散相进料器出口异构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液滴直径范围为0.1-1000μm。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酸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酸催化剂选自氢氟酸、硫酸、三氟甲磺酸和离子液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异构烷烃为C3-C7的异构烷烃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烯烃为C3-C5的单烯烃;所述异构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中异构烷烃与烯烃的摩尔比为100-500:1。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酸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基化反应条件为:温度为-20℃-100℃,反应压力为0.1MPa-2MPa。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酸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相进料器(4)为多孔管、烧结金属管或雾化喷嘴。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酸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流区(II)截面积为反应区(III)总截面积的1.0-3.5倍。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酸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相分离区(I)为环流区(II)外径的1.0-3.0倍。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酸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相沉降区(IV)为环流区(II)外径的1.0-3.0倍。
9.按照权利要求1-8中任一种所述的液体酸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相分离区(I)和/或重相沉降区(IV)内设置填料或挡板。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酸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相分离区(I)内设置挡板,所述挡板倾斜放置,交错排列,倾斜角β为5-30°。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酸烷基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上开有直径为1-10mm的小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3733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油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产低碳烯烃和轻芳烃的催化裂解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