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斜三通模锻生产工艺及模具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877570.8 | 申请日: | 2016-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6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周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昌强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J5/02;B21K1/14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翁斌 |
| 地址: | 201413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三通 生产工艺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制造大型火力电站斜三通锻件技术领域,尤其是大型斜三通模锻生产工艺及模具。
背景技术
大型斜三通是电站锅炉主体重要的管道件,用于传送、分流高温高压水蒸气,因此对管道强度、中高温蠕变性能要求较高。因此大型斜三通除了使用特种材料外,对其加工方式也做了进一步要求。一般电站用大型斜三通尺寸多为DN500~DN1100(以DN850,长度1900mm为例,锻重达6.5吨以上),原生产方式是用两个管道进行焊接,焊接接口强度问题对管道的长期使用造成安全隐患,这限制了产品的使用强度,同时对焊接质量要求很高。近几年用整体自由锻方式生产大型斜三通,由此避免了焊接工序,极大增强了产品强度。这种工艺虽能够满足产品强度及整体性要求,但材料利用率在20%~30%之间,造成了材料的很大浪费,生产成本很高。而且单件产品的生产周期在50天左右,时间成本高。我司致力于大型锻件模锻技术的研发生产,提出了一种模锻技术生产大型斜三通。在保证锻件整体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强度、加工效率。材料利用率提高到80%左右。总生产周期可至少减少2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的大型斜三通模锻生产工艺及模具。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大型斜三通模锻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钢锭,将钢锭加热至始锻温度,然后在制坯机上切料头料尾并将钢锭自由锻打成锻棒;
b.模具组装后预热,放入压力机的成形仓,其中,模具包括相互对称的左模和右模,左模和右模之间形成模具型腔,所述模具型腔包括主型腔和斜支型腔,所述模具型腔的内面与斜三通的外结构相适应,所述主型腔的底部设有模具底板;
c.所述锻棒重新加热后插入到所述主型腔内并顶靠到所述模具底板上,压力机的冲头Ⅰ向下挤压锻棒至设计行程,将锻棒鐓粗并与主型腔内面接触;
d.冲头Ⅰ更换为冲头Ⅱ,冲头Ⅱ用于冲压锻棒主孔,冲头Ⅱ冲压至设计行程,冲头Ⅱ与模具底板之间留有间隙,冲压主孔的同时坯料向斜支型腔流动;
e.将模具底板更换为带孔底板,冲穿锻棒主孔;
f.冲头Ⅱ更换为冲头Ⅲ,冲头Ⅲ对锻棒主孔进行扩孔;
g.扩孔完成后将模具顶出压力机的成形仓,模具卸载后取出锻棒,进行锻后热处理;
h.对锻棒的斜支端进行钻孔,然后对锻棒进行镗孔和车铣后期机加工。
本发明所述始锻温度为1150℃~1230℃,所述压力机为万吨模锻液压力机。
本发明所述压力机冲压前模具型腔内面喷涂润滑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大型斜三通模锻模具,用于上述的大型斜三通模锻生产工艺,所述模具包括相互对称的左模和右模,左模和右模之间形成模具型腔,所述模具型腔包括主型腔和斜支型腔,所述模具型腔的内面与斜三通的外结构相适应,所述主型腔的底部设有模具底板。
本发明所述模具底板替换为带孔底板。
本发明所述左模和右模的侧边缘具有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过孔,所述左模和右模借助螺栓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大型斜三通模锻生产工艺及模具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大型斜三通模锻生产工艺取代了通用的自由锻方法制造大型斜三通,现有的自由锻过程通常需长达1天的锻造过程,包括至少8次重新加热,而本发明使用的模锻方法锻造过程仅需数分钟,只需一火成形,比之自由锻过程节省时间近一天时间,同时节省了大量能源;此外材料利用率由20~30%提高到80%以上;由于锻造流线完整,产品使用强度和抗腐蚀强度得到增加。对于后期热处理和机加工,自由锻方式需热处理、锯料、镗孔、粗车等工序至少23天,模锻方式生产的制品由于与最终产品尺寸接近,以上工序只需10天左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模具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模具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锻棒锻造为斜三通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模具1、主型腔11、斜支型腔12、模具底板13、主孔21、斜支端2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昌强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昌强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75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外壳的雕刻加工吸具
- 下一篇:一种木材雕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