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门封胶套模对模抓取定位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750333.5 | 申请日: | 2016-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82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 发明(设计)人: | 时乾中;万锡刚;赵建鑫;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万朗磁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5/02 | 分类号: | B29C6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门封胶套模 抓取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封胶套模对模抓取定位系统领域,具体属于一种门封胶套模对模抓取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密封和方便开启的双重要求,冰箱、冷柜等门的开合处都要用到磁性门封条,其门封条大部分是以改性无毒的软质PVC先挤出门封胶套,成型后按照指定长度进行45°切角,再在门封条的磁条型腔中穿入磁条,然后进行对角焊接成一框形的门封。
焊接时,首先需要通过入模系统将门封条穿入焊接模具中,但传统的入模系统工作时,会频繁出现门封条入模不完全、窜腔、跑偏等一些列入模难的问题,同时磁条端面容易和门封条端面在同一面上,极易造成焊接失败、焊接效率低、焊接质量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封胶套模对模抓取定位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封胶套模对模抓取定位系统,通过模具与模具之间的无缝对接保证胶套的入模可靠性的思想设计出一种模对模(MTM)系统,该系统能有效的解决门封条入模不完全、窜腔、跑偏等一系列入模难的问题,同时极大的增加了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减少了不良焊接率,大大提高了焊接效率,适合于各类门封条的焊接作业。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门封胶套模对模抓取定位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对模平台、预备模组、前后开合模组、前后定位组、底顶气缸组、拉料组、后顶磁架组、动力组,所述对模平台包括底座、纵向导轨、导料条组,所述预备模组、前后开合模组、后顶磁架组均按照从前至后的顺序设置在纵向导轨上,其中前开、后开合模组结构相同,且相对安装,所述前、后定位组分别通过两支架安装在前、后开合模组的模具连接板上方,所述底顶气缸组位于预备模组和前开合模组之间的底座下方,所述拉料组固定在后开合模组的后端,其作用为锁紧门封条使之随后开合模组运动,所述动力组设置在底座下方,通过丝杆带动导轨上各个模组运动,所述预备模组包括滑块、模台、左右开合座、气缸座、开合气缸、预备模具,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开合气缸可以通过左右开合座带动预备模具的开合动作,所述前开合模组包括滑块、模台、左右开合座、气缸座、开合气缸、前开合模具、推进气缸、推进气缸垫板,其结构与预备模组基本相同,左气缸座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型号相同且对立安装的气缸,两气缸之间通过连接套相连,推进气缸的作用是在拉料组拉料时,将前开合模组同时推进至需要距离,前开合模组的数量为≥1个,所述前定位组包括前支架、夹片、定位气缸、定位导杆,定位气缸通过前支架安装在模具连接板上,同时,定位气缸通过定位导杆可以控制夹片左右动作,从而达到定位抓手模具的作用,前定位组的数量与前开合模组一致,所述底顶气缸组包括T台、底顶平台座、底顶平台架、底顶气缸,T台安装在底顶气缸导杆末端,底顶气缸组的作用是支撑抓手模具,可以同前定位组一起精确定位抓手模具,所述后顶磁架组包括滑块、后连接板、后连接台、顶块座、滑块连板、顶磁气缸、磁针座、磁针、推杆,其中磁针为长方体薄片结构,长度为3±0.5cm,设置在磁针座前端,顶磁气缸通过推杆推动磁针向前运动,从而推动门封条内的磁条向前移动,以保证门封条端面与磁条端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减少了焊接时磁条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后开合模组和后定位组的结构相同,且对立设置,但后开合模组的开合模具比前开合模组的开合模具长10±1cm。
优选地,所述对模平台的导料条组包括导料条和导料导轨,目的在于支撑门封条,使之可以在导料条组上滑动。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模具与模具之间的无缝对接保证胶套的入模可靠性的思想设计出一种模对模(MTM)系统,该系统能有效的解决门封条入模不完全、窜腔、跑偏等一系列入模难的问题,同时极大的增加了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减少了不良焊接率,大大提高了焊接效率,适合于各类门封条的焊接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局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万朗磁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万朗磁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503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体感技术的快速精准3D打印系统
- 下一篇:一种吹塑机模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