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高导电铜合金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649919.2 | 申请日: | 2016-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2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 发明(设计)人: | 潘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晋源铜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9/00 | 分类号: | C22C9/00;C22F1/08;H01B1/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 地址: | 2392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强高导电 铜合金 加工 熔液 线坯 水平电磁连铸 高导电率 固溶处理 连续退火 时效处理 退火处理 延伸性能 真空熔炼 无氧铜 电铜 拉拔 冷轧 水淬 线材 热轧 合金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强高导电铜合金的加工方法,包括:S1将Mg0.3‑0.4%,Ag0.05‑0.1%,Te0.1‑0.2%,Y0.03‑0.06%,La0.01‑0.03%,B0.04‑0.08%,Nb0.01‑0.05%,余量为无氧铜混合后进行真空熔炼得到熔液;S2将熔液进行水平电磁连铸,引铸得到杆坯;S3将杆坯进行热轧加工,后进行冷轧加工,再退火处理得到线坯;S4将线坯进行固溶处理,水淬后再进行时效处理;S5将线材进行多道次拉拔,并进行中间连续退火,得到所述高强高导电铜合金。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强高导电铜合金及其加工方法,其加工得到的电铜合金具有高导电率的同时,还具有优良的强度、和延伸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铜合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高导电铜合金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工产业的发展,市场对电缆、导线、开关出头及供配电设备用铜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铜材之所以能引起重视并得到推广,是与其高导电、高导热性能是分不开的,随着集成电路向高密度、多功能、小型化、低成本方向发展,特别是封装形式由传统的陶瓷封装向塑料封装转变,与塑料封装相匹配的铜材必将大有用武之地。
铜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强度较低,有必要通过加入合金元素来大幅度提高其强度,如日本开发的Cu-Ni-Si系铜合金材料强度虽然已达到550MPa以上,但合金强化往往伴随导电性的降低,而导电性对铜材导体来说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处理好三者的矛盾,研制出一种导电性接近纯铜,而强度较纯铜提高一倍甚至以上的高强的电铜合金材料,对于现有电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强高导电铜合金及其加工方法,其加工得到的电铜合金具有高导电率的同时,还具有优良的强度、和延伸性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强高导电铜合金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百分含量将Mg 0.3-0.4%,Ag 0.05-0.1%,Te 0.1-0.2%,Y0.03-0.06%,La 0.01-0.03%,B 0.04-0.08%,Nb 0.01-0.05%,余量为纯度≥99.99%的无氧铜混合后进行真空熔炼,当熔炼炉内真空度≤1×10-2Pa时开始加热,升温至1260-1290℃,保温至熔化完全得到熔液;
S2、将S1中得到的熔液流引流至真空保温炉中,通入惰性气体,控制保温炉温度为1210-1220℃,进行水平电磁连铸,所述熔液在水平电磁连铸系统中引铸得到直径为5-20mm的杆坯,并采用循环喷淋式结晶器进行多层冷却处理;
S3、将S2中得到的杆坯加热到850-880℃后进行热轧加工,终轧温度为630-650℃,铣面去除氧化皮后进行冷轧加工,再在570-600℃的退火温度下退火处理2-4min,得到线坯;
S4、将S3中得到的线坯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时加热至最终固溶温度900-990℃,保温20-60min,水淬,再进行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时加热达到最终时效温度350-550℃,保温60-100min;
S5、将经S4处理后的线材进行多道次拉拔,并在不同道次拉拔之间进行中间连续退火,退火温度为430-470℃,退火时间为5-15min,得到所述高强高导电铜合金。
优选地,S1中,([Mg]+[Ag]):[Te]=2.5-3,[Mg]为Mg在熔液的中的重量百分含量,[Ag]为Ag在熔液的中的重量百分含量,[Te]为Te在熔液的中的重量百分含量。
优选地,S2中,进行水平电磁连铸过程中,电磁场频率为20-60Hz,磁场电流为30-100A,引铸速度为220-380mm/min。
优选地,S3中,热轧加工的变形量为65-85%,热轧速度为1000-1200mm/min;冷轧加工的变形量为25-45%,冷轧速度为2000-3000m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晋源铜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晋源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499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